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分享锦集:贫穷的富翁

《世说新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曹操带兵打仗,有一次,为了赶路,错过了水源,兵士们都口渴得厉害,都不想走了。

曹操见势不妙,心生一计,他传令说:“前面有一片梅子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说后,嘴里都流出口水,口就没有那么干渴难忍了。

靠着这一招,军队才能安然无事,赶到前方的水源。

后人因此把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称为“望梅止渴”。



股市中,不乏望梅止渴之人。

要了解此言,还需从“股票是什么”说起。

股票就是股份的证书,这张证书,证明你在企业的拥有权,拥有权的大小,跟你所持股票的巴仙率成正比。

当权不当家

假设一家上市公司的实收资本为6000万令吉,分为每股面值1令吉的股票共6000万股,假设你从股市中买进600万股,占有此公司的10%股权,该公司的资产中,有10%是属于你的,该公司所赚的钱,有10%也是属于你的。

召开股东大会,针对重要的事项,需要股东的批准,在投票时,你有10%的投票权,因为你就是公司许多老板之一。

老板们拥有公司的一切,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掌握生杀大权,照理可以呼风唤雨,但这是指在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而言。

永远是输家

至于小股东嘛,表面上是老板之一,却是当权不当家,对公司的事,平常根本无权过问。

许多关系股东利益的事,大股东说了算数,小股东尽管可以在股东大会中高喊“不公平”,对小股东不利的提案,例如在私有化中,以半价收购公司的资产,还是照样通过,小股东只有咬牙切齿的份儿,根本奈何大股东不得。

表面上付诸票决,一人一票,民主得很,但是股东中的“少数民族”,永远是输家,民主也者,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而已。

民主民主,多少弊政,假汝之名以行?

许多上市公司的小股东,都是名副其实的“贫穷的富翁”。

看到动不到

在货币不断贬值下,百万根本不能称为富翁。

在印尼,“百万富翁”只能当笑话说;在大马,“百万富翁”早该改为“千万富翁”。

假设你拥有上述上市公司的10%股权,计600万股。

如果该公司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为3令吉,拥有600万股等于拥有1800万令吉的资产,即使在大马,也配称为“富翁”了吧?

但是,却是个“贫穷的富翁”,因为你根本无权动用这1800万令吉的资产,因为这1800万令吉的资产是由大股东控制,你是看得到(有时甚至看不到)而吃不到。

这种情形,就好像你拥有价值1800万令吉的地产,但荷包里却不名一文,你根本连一份5令吉的杂饭也买不起。

这不是“贫穷”是什么?你是名副其实的“贫穷的富翁”。

勿买不派息股项

所谓“投资”,就是把资金投注在某种资产中,目的是要获取利润。

投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亲力亲为,自己亲自“下海”。

另一种是自己没条件做生意,只好“龙邦”别人的生意,成为当权不当家的小股东。

买上市公司的股份,就是属于后者,美其名为“投资”,实际上是免费将钱交给别人去使用,希望从中分到一点利润,实际的情况却往往跟理想相差一万八千里。

赚多派息少

慢说公司不赚钱,即使赚到了,小股东也未必受惠,在芸芸千家上市公司中,试问有多少家是定期派发股息的?有多少家有“派息政策”的?又有多少家派发“可观”的股息?

许多上市公司赚大钱,派息却微不足道,公司的银库储存巨额现金,却不分发给股东,小股东望着他的公司银柜中白花花的银子,只有猛吞口水份儿,比“望梅止渴”更难受。

公司赚大钱,股息低得可怜,大股东说公司需要资金扩展业务,生意越做越多,盈利越来越高,公司股份价值与日俱增,股票增值,使小股东越来越富有,这是投资终极目标。

如果掌权的大股东真的是这样做的话,那么他们岂止是真正的企业家,简直是在做善事,他们为股东创富,增加了股东的福祉,提高了他们的生活素质,这样做的人,不是“善人”是什么?

但是,一些上市公司,手头拥有巨额现金,既不发展业务,也不分发给股东,小股东一无所得,他们却长期领高薪,怎么说得过去?

当公司还是私人有限公司时,大股东所用的,是国产车,一切开销,以“节俭”为原则。

公司上市后,大股东换用新“奔驰”,理由是要维持上市公司掌舵人的形象;另一个理由是“等级”,大掌柜不坐“奔驰”,总经理怎能坐“豪华”?不提供“豪华”,如何能聘到人才,留住人才?

所以,大股东非坐新“奔驰”不可。

一切开销,不是以“节俭”,而是以级别为原则,上市的都是大公司,大公司一切讲“制度”,什么级别、应领何种薪酬、享受何种福利,都有明文规定,马虎不得,否则,就被视为尚未上轨道的“土”公司。

这就说明了何以多数新上市公司,挂牌后的业绩表现,很少能做到招股说明书许下的盈利诺言的原因。

新上市公司都是在业绩最高时上市,盛极难为继,上市后多数业绩走下坡,所以新股多数不宜恋栈,只有极少数大型上市公司值得持守下去。

现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定价,都是由公司自订,证券会及股票交易所均不过问。

公司在股东将股份卖给公众人士,全部收入进入自己的荷包,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他们理所当然的将公司的股份予以最高的估值,使他们卖出30%后,不但已收回全部投资,而且可能还赚了数倍,公司上市后,需要花数年的时间,股票的价值才能跟上估值。

在这期间,公司需要累积盈余,以发展业务,导致股息微不足道,甚至多年不发股息,使小股东成为“贫穷的富翁”。

坚守2原则

要避免成为“贫穷的富翁”,散户在买股时,应坚持两个原则:

1.不买亏蚀公司的股票,除非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以转亏为盈。

2.不买不派息公司的股票,除非公司具有明显成长潜能。

避开长期没盈利及不派股息的公司,你才有可能从“贫穷的富翁”成为“有钱的富翁”。


财女风情:人生资产负债表

企业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也称为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我们的生活也与企业一样,都可以用一张“人生资产负债表”来概括。

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实际上很好区分,你只要以这样一个尺度去衡量就行了:资产是为你创造收入的事物,负债是让你产生支出的事物。

有意义的付出,形成你的资产。你应该做而没有做和错误是你的负债,两者价差就是你的权益。

实现生活本质

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每个人的一生,都能通过一张资产负债表描绘出来。

生活的本质就在于此:每一项资产的获得,总是通过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来实现。

换句话说,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一定也会付出另一些东西以达到平衡。

人们常以一个人拥有资产,特别是物质资产的多寡,来判断其人生成与败,但忽略了与资产相伴相生的负债方的支出。

现金,是资产栏的第一项。一个令人爱恨交加,曾经成就过无数人,也葬送了许多人的半是天使半是魔的人间尤物。这项成本,意味着无形资产的减少,亲情友情人情的由温趋凉,与家人的聚少离多;心情心灵的荒原化程度逐步加剧;充实丰富知识的时间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殚精竭虑、身心憔悴、市场或其他风险系数等债务项目的增加。

父母,是我们一出生就获得的原始资产。

我们从小开始,父母就努力在我们身上,为着我们的未来投资,长大以后,各分东西,最后却只记得计算金钱和房子?

虽然它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负债,明细科目叫做赡养。

但父母从小投资在我们身上,从来没有像我们计较投资回酬那样斤斤计较。

父母与我们亲近的日子有限,多点关怀多点时间陪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遗憾。

有些人还可能拥有另一项资产——兄弟姐妹。与此相应的债务叫做照顾。

资不抵债 婚姻最该受重视

股市狂热,人人入市,在每天盘点着的金钱的升与降时,又有谁真正算过婚姻这笔账,而这岂不该是每个人一生中最该重视的一项投资,然这项投资成为“资产”还是“负债”将关乎其他各项投资的收益。

联合爱情报表

爱情是会计核算,靠的是算计;婚姻是财务管理,靠的是运营。

婚姻=责任+忍耐,正如:资产=负债+权益。

没有忍耐,婚姻不会增值;忍耐是零或负数,婚姻属“资不抵债”。

爱情、婚姻就像合并报表,既合并幸福,也要包容对方,还要对个性和缺点做抵销分录。

子女,更是举足轻重的资产项。

这是生命的延续和传承,同时更是一项沉重的负债,为人父母者后半生最大的操劳和牵挂。

现今大多是双薪家庭,朝九晚五,生活及婚姻又被许许多多的琐事所填满,做父母的在心情及时间上已自顾不暇,那里还要足够的心力和时间陪伴孩子?

而把孩子交给保姆、女佣kakak、补习班、安亲班……

真的,孩子其实要的并不多。

金钱、房子、名利、地位、面子、学问,等等都是大人要的,我们做父母的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将来奋斗。

勿错过陪孩子

你错过了多少孩子成长的过程?

孩子开始走的第一步你陪在他的身边吗?

你究竟错过了多少次用金钱也买不回的孩子成长过程?

养育孩子也许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只要抱持着以孩子的立场为孩子设想的一颗心就足够了。

坚持锻炼维持健康

还有健康,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基本资产,当然由坚持锻炼这项负债来维护其平衡。

当我们面临生命结算时,我们会遗憾“早知道应该多花点时间与家人共处上”吗?还是遗憾人生的资产负债表还有未尽的责任负债呢?

人生这张资产负债表,不需要审计中介机构的年审和评价,它只由人生价值的实现状况来检验。

你的人生资产负债表又是如何呢?

有空想一想吧!在投资理财的同时,别忘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爱你的家人。

大众信托5基金派红利


吉隆坡29日讯)大众银行(PPBANK,1295,主板金融股)独资子公司——大众信托基金,宣布派发总值超过1.18亿令吉的红利予其五项基金的持有人。

这些总红利的派发,是配合有关基金于2011年8月31日财政年度结束日所作出的宣布。

大众信托基金总执行长杨金凤指出,大众小资本基金是一个获奖无数的基金,至今已获得总共17项优越基金表现的奖项。

在今年的2011马来西亚TheEdge-Lipper基金奖,大众小资本基金获得3年期,5年期及10年期的最佳马来西亚中小资本股组别杰出基金奖。

大众小资本基金是一项通过投资在特别专注于成长股票的小市值公司以达到高资本成长的股票基金。

与此同时,开放给雇员公积金会员投资计划的PB回教股票基金,是一项投资在符合回教条律的多元化成长股以达到资本成长的回教股票基金。

PB中华澳洲股票基金,大众印尼精选基金及PB印尼平衡基金是在2010年推介且专注投资于个别国家的基金。

PB中华澳洲股票基金,是一项投资在中国及澳洲股票的多元化组合,以在中至长期内达到资本成长的股票基金。

而大众印尼精选基金,是一项主要投资在印尼市场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以在中至长期内达到资本成长的股票基金。

PB印尼平衡基金则是一项主要投资在印尼市场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以在中至长期内达到入息及资本成长的平衡基金。

以上所有基金皆由大众信托基金单位信托顾问所经销,除了PB回教股票基金,PB中华澳洲股票基金及PB印尼平衡基金是由全国大众银行分行所经销。



















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投资的目的

投资的定义和范围都很广,许多人投资于债卷,股票,共同基金(MUTUAL FUND),凭单,封闭式基金等。 今天,我想分享个人对投资的一些看法,并不是对投资作学术性的辩论。

虽然每个人投资的方式不同,但总会有个目的。

其实,我看到许多人投资,是为了储蓄 ( SAVINGS), 而不是为了投资 (INVESTMENT) 。这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和十年前相比,目前购买共同基金的人,显得多了。许多人会购买共同基金和保险储蓄计划,却不愿意直接投资于股市,通常都基于以下的 几点,如:股市是高风险的,没有时间学习或管理自己的投资,分散风险,只有大户能在股市中赚钱等等。不过,我则归纳为一个重点,通过此方式投资的人,是为 了储蓄;不是为了投资。也许,我们都认为,人各有所志,有保守的人,也有激进的人。我同意,但,希望采取储蓄心态(志在赢过通膨, 最重要不损失本金)的人,应该尝试了解全球局势的变化,会为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再重新考量自己投资的目的。

一个日本学者(忘了他的名字,也未曾拜读过他的作品,只是看过网络搜索的资料),在2006年提出了 M 型社会的形成。许多人都认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态是橄榄形,即,中产阶级占大部分,贫穷和极富裕的人,都是占最少数。可是,M 型社会却告诉我们,中产阶级正在没落,慢慢的滑向富有或贫穷,可以维持中产阶级的人,将会越来越少。用个夸张的比喻,就是选择走向天堂(富有)或堕进地狱 (贫穷)。在日本,M型的社会已经很明显。美国,不到10%的人口掌握着90%的财富。而且,两极化的现象,越来越深化。台湾,也已经证实形成了M 型社会。

争执点在于,中产阶级是否没落了?

许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冒险,直接投资于股市,因为他们认为没必要。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正在舒适的中产阶级。可是,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他认为,只要你有任何一个以下的问题,其实已经属于没落的中产阶级,或不再是中产阶级了。
问题1, 你是否有房屋贷款的压力。
问题2,你是否为了孩子的教育费用,而感到担忧。
问题3,你是否有足够的金钱,让自己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准。
如果你还以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就尝试探讨一下,以上的经济问题都与你无忧吗?如果和10年前相比,我们将发现,此学者的研究,不无道理。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白领工作者,可以轻松地养妻活儿,可以维持舒适的生活水准。现在,普通的白领,已经很难维持房子贷款和孩子的教育费了,更别提起退休后,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准。正因为大势所趋,再保守的人,也不再把储蓄放在银行,而购买基金或储蓄计划,通过基金经理,投资于股市。
可是,值得考量的是,M 型社会的到来,会否在20年后,让志在赢过通膨, 最重要不损失本金的储蓄者,无法解决他们的3 大问题?
提及M 型社会,是因为我想分享,投资是为了赢,不是为了不能输。是的,投资是为了赢,而不是不能输!这两者虽然很接近,却可以得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根据日本学者的结论,有两个简单又可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安然度过M 型社会的经济架构转型。
第一,必须简化生活,减低开销。如,不要购买房子,只租借房子。
或 第二,致富成为一个有钱人。
投资为了赢,正是想致富,成为一个有钱人。
Robert Kiyosaki 和Donald Trumph 在他们2007年的两人合著:Why we want you to be rich ,正探讨了为何要赢(致富),而不是不能输(储蓄或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准)。他们也给了读者许多例子,关于M 型社会,对美国受雇人士的冲击。就如《世界是平的》所言,许多工作的外移或外包,让许多国家的工作行业面临结构性的转变。有些人被辞退后,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整个行业都消失了!他们也揭示了,富有的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赢。就是这种心态上的差异,而让富有的人越富有,大部分的人则逐渐贫穷。尤其是在M 型社会里,天堂和地狱的选择,更加要赢!(It is do or die!)

曾经听过一句名言:舒服就是生活上的杀手!
许多中产阶级(自以为是中产阶级,却没有中产阶级的生活素质),都认为自己活在舒适区里。所以,他们不急于创业,不急于致富,更不志在投资为了致富。可是,舒适的心态,却逐渐让他们在日常生活里,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如,薪金的成长追不上物价指数的上扬,昂贵的房屋贷款,孩子的教育费和补习费,收费站和汽油的飙升,逐渐攀升的医疗费用,退休存款的贬值等。名存实亡的“中产阶级”只好除了正职外,必须教补习,卖共同基金,做传销商,卖保险,成为中介人等。这已经成为普通的社会现象。当然,他们也开始投资。投资也局限于保障本金第一,觉得直接购买股票很冒险,也不愿意专注于学习如何投资。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冒着最大的风险。损失金钱的风险,永远比不上损失时间的风险。如果,20年后,才发现自己处于M 型社会的下层结构,后果不堪设想。
永远只有少数的人,想赢得金钱游戏和致富。其实,为了赢而投资,一点也不难,只要我们愿意学习。风险,永远伴随不愿学习的人。
我本人认为,由于天然资源的匮乏,将造成高通货膨胀的经济时代。而,物价的提升,更易侵蚀购买力,或让中产阶级没落的更快。如果,你还认为目前的生活很舒适,无需大改变;20年后,当你发现输了,将会为自己及家人付出不菲的代价。因为时间是最珍贵的。
开始投资吧。并且,准备为了赢(致富)而投资。

选股的盲点

每个人都会有他的思考模式。而思考模式的产生,也许是通过个人经验,教育,模拟学习,阅读或参考他人经验等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而来的。就买股票而言,每个人也有他相信或特有的成功方法。通常,这些方法都是模拟成功人士的方法。如果他本身是通过买股票赚到钱的,他就会更坚信他的方法是可行的,即使日后他亏损了,可能也不会改变他认为可行的方式 (已经形成他的信念了)。

如果大致上,把投资者归类为消息派、图表技术派和基本派,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何许多投资者不会有一个共同的买股方程式。股票市场里,有人是通过操纵消息、散布消息、或跟进消息而获利的;有人是通过图表分析而赚钱的;也有人通过企业财务的基本分析而赚钱的。由于他们都看过或亲身体验了此方法,成功地为他们带来赚益,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放弃自己的观点呢?答案是没有!所以,尝试叫某人不要通过追踪内幕消息而投资,应该踏实的学习图表和技术分析,等于尝试叫信耶稣者,去相信佛教的轮回 (投资信念和宗教信仰都是根深蒂固的)。吃力,不讨好。

既然,三者的投资技巧都南辕北撤,投资者应该如何取舍呢?我认为,它们的技巧不同,但能通过任何方法投资赚钱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独立思考和反向操作。大部分人都模仿了技巧 (不管什么方法,包括基本派),却仍然在股票市场里亏损,他们时常不了解自己和成功者有什么差别。他们以为模仿了某些成功者的运用技巧,即可和成功者一样获利,这种想法应该不只一次的证明他们错了。因为散户的观念和信念,和成功者比较,都不一致。这些散户,比较像大部分的人一样思考和投资。失败者的经历,也和成功者一样,惊人的相似。

我并不是传教士。写文章,只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检视自己的思考模式。当然,会有一些期望,盼能帮助更多人走轻松的投资路。我想,这样才能更心平气和的探讨投资的哲理。无论如何,我的立场,是倾向于作财务的基本分析而选股的。

所以,我只有能力针对基本派作一些分析和建议。

刚才,我们谈到,有人模仿了巴菲特或林区的投资方式 (甚至有人把这些方法列成方程式),可是仍有不少投资者在亏损时,茫然不解。即使选股的技巧被模拟了100% ,还是没有投资者达到比巴菲特和林区更好的回酬 (我想,“一样的回酬”也没有)。所以,往往听到许多人质疑巴菲特法则能否适用于中国或大马。其实,我想美国也没有。那么,他们的成功,还是否能被模拟,或对投资者而言是否有价值呢?我不是为巴菲特辩护 (我不崇拜偶像),只想带出一些另类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解开一些投资的盲点。

在 《我看巴菲特》的结尾,我已经道出模仿巴菲特的个人经历是毫无意义的。不想在此老调重弹。那么,普通的投资者到底和巴菲特或林区有何差别呢?

网络世界的降临,已经打破资讯的藩篱。要拿到详细的财务数字,只是弹指瞬间。既然巴菲特或林区和我们得到的资讯一样,为何会有不一样的投资选择,以致于有天壤之别的投资回酬呢?我认为,许多散户都只能做好 “quantitative analysis"(数值分析),而不能或没能力做好 "qualitative analysis" (质量分析)。所有的数字,例如盈利、本益比、成长率、现金流、债务 (任何财务报告显示的数字)都属于数值分析。企业的护城河,前景,董事的管理能力或诚信,行业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品牌的价值,企业文化等,都属于质量分析。投资者没做好的,往往是后者。所以,才有基本派的投资者,却被做假账的企业连累的不幸事故。

基本派的投资者应该蛮熟悉巴菲特和林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投资者应该像买企业一样的买股票。这,就是散户的盲点和难点。买企业,岂能通过数值分析,即投资呢?我不相信会有公司在收购别家公司时,只作了数值分析,完全对被收购者的企业质量,一无所知;股市,散户却天天做着同样的投资。

曾经有一位前辈用心良苦的比较了自己创业和投资股票的难易,来鼓励大家投资。他的出发点,我也认同。但是,如果投资买股票,无须学习创业,我倒不认同。不管今天你如何看待创业的风险,创业能让你累计经验和了解企业架构,却是事实。没有创业经验(不管成功或失败)或不敢创业的人,往往局限了他们的选股能力,甚至增加了投资者潜在的风险。试问,没有企业经验的人,如何有能力计算出企业的质量呢?

我只能说,不是巴菲特发则不管用,而是他和普通投资者,的确有差别。毕竟,行业内的第一名,必定拥有能人所不能的能力。创业,我认为人人都有条件和能力,只要你愿意尝试。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不可能走上这条路,也没关系。只是,你需得明白,不可能获得像成功者的财富,也永远做不到像企业拥有者的心态。因为,我总认为,投资是身体力行,观念和行动是一致的。

虽然崎岖,我仍然愿意学习,你是否会同路呢?

受害者的信念

致富--根据许多富人而言,都说这是个金钱游戏,是观念的差别。这两年来,T-Harv Eker 的著作算是较成功的。他所写的《有钱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样》,不只是美国的畅销书,在大马,也是许多保险、传销、创业家等的必读之书。五月份,他也将会来大马,举办一场训练营。届时,我相信,他的想法和书籍,将会再度掀起一阵风潮。

T-Harv Eker 分享了许多有钱人才做的事情,也一针见血的指出,穷人和富人的分别。正是这些观念的分别,才造就了他们财务上的差别。我无意在此探讨整本书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他的书来看。我只对其中的一章,感触特别深。因为,在股市中,更是时常看到类似的想法和行为。那就是:受害者的信念。

先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有钱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他们愿意接受一切发生的事,并负起责任。因为,他们知道发生的事,都是果,来自于他们种下的因。而且,他们还相信,宇宙会在冥冥中,给与一切人们所盼望的东西。

穷人则相反。他们喜欢自艾自怨。他们认为一切的错,都是别人带来的。他们总是假设许多人剥夺他们的机会和财富,以致他们变得贫穷。他们总是相信成功需要极多的运气,有钱人正是好运的拿到了一些机会。他们贫穷,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确确实实的受害者。

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应该详细的阅读此书,尽可能了解,为何富人会和穷人有这些想法上的差别,并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有时,当我分析投资成功的人(如巴菲特、林区等)和投资失败的人(大多数的散户),他们想法上的差异时,恰好印证了以上的看法。穷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散户到底如何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呢?股市里有很多大鳄的,散户都是大鳄的囊中物、股市都是大盘的天下,散户只能好自为之、股价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必须看大盘、在股市里赚钱,还是要靠运气的、必须跟踪炒家的走势,不然只有被炒家赚你的钱等等。总之,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命运,悬于大户、炒家的手上。当厄运真的降临时,他们就会对所谓的大户或炒家,极力鞭打,也会叹息自己的运气太霉。一个不折不扣的受害者。

大部分的散户,正是拥有以上的其中一种,多种或全部的思考模式。我个人建议你们,千万别买股票投资。因为,结果是注定的。这,不是我“仙家”算出来的,而是有钱人讲的。如果各位还听得下去,请尽量冷静的听我的分析。

如果我们认为股市是以上想法的写照,那么我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多负面的观念、想法和信念。这些思考模式都阻止我们在财务上的成功。因为,我们对股市的看法是负面的。试想一下,当我们对某个行业是负面的,我们会在这个行业成功或赚大钱吗?举个例子,有人认为传销或某家传销公司是骗人的,那个人有可能会为了这种行业而付出吗?如果他的信念没有改变,却开始经营传销,他的手法一定充满了欺诈的手段。因为,他的信念告诉他,传销都是骗人的。所以,只有相信传销是正当的行业的人,才会正当的经营传销。如果某个投资者认为,股市是个充满陷阱,危机重重,并有许多大鳄的地方,那么,他迟早会遇上大鳄。为什么? 因为,他的信念已经认同了只有大鳄才能长期赚钱,那么他的投资方式必定倾向于大鳄的方式。结果就不言而喻。在股市里,大鳄是否存在是一回事(应该是肯定存在),你认不认同大鳄的生存方式是不是正道,这是另外一回事。

对我而言,个人的信念,并没有对跟错。只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完全是因为我们根据自己信念而行动,得来的结果。今天,你认为股市一点都不友善,并且危机四伏,你那里可能不遇上危机呢?巴菲特的名言:对我而言,股市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检视谁在做傻事的地方。如果你认为,股市里的长期投资不能赚钱,或者对此有疑惑,那么不管你怎么做,你都不会长期投资。

《The Secret》的DVD 或书籍正好向我们揭示了,有钱人的秘密。宇宙存在着 Law Of Attraction (万有引力)这条定律。今天,你认为世界上的人很善良,宇宙就会让你遇上尽可能多的善良的人。如果你认为有钱人都是邪恶之徒,你不可能变成有钱人,因为你不要当个邪恶的人。即使你认同而有钱了,必定干了不少邪恶的事情,因为你的信念说,钱是从邪恶而来的。如果,你相信股市里,隐藏了很多致富良机,宇宙也一定很乐意的让你发现它。

这些,都不是玄学。已经有太多的科学研究显示,致富是可以通过 NLP,潜能开发,开发右脑,转换观念,系统训练等等,而完成的。只是,我们贫穷的脑袋,不愿意听有钱人的脑袋所讲的东西。

许多人看见巴菲特的成功,而倡议学习他的投资组合,投资技巧等等。对我而言,知道巴菲特如何思考,是至关紧要的。人如何处理事情和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为人做事的生活哲学。我想,因此林区才会认为念过哲学,比念经济的投资者占优吧。

对新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你们不要被鳄鱼吃掉你们的钱,就千万别认同鳄鱼的生存方式!

投机,除了成为受害者,还有什么结局呢?

巴菲特语录 8-13

No. 8
You should invest like a Catholic marries—for life.
很多人,日常生活可以过得很好。可是,投资时,却很反常。许多人都有婚姻的经验 (姑且不论愉快或不愉快),即使单身,也应该了解婚姻的过程。
首先,我们会开始约会,了解大家,然后才谈婚论嫁。结婚前,也许会咨询亲人或朋友的意见,当作下婚姻的决定时,那一刻是神圣的,是认真的,是绝无反悔的。
偏偏在投资时,我们却没有如此的态度和认真。许多人在股市里,喜欢一夜情(T+3)。如果他在生活里也是如此,我只能说性格使然,没有办法。那,如果他在真实生活里有固定的伴侣,为何在股市里,却有不一样的行为呢?
许多投资者,时常都在寻找投资成功的秘诀。他们永远不能接受成功的投资是非常容易,就和平时的日常生活一样的态度既可。可是,他们喜欢复杂化,不相信成功人士的劝告,舍易取难。
巴菲特选股,就像选老婆一样。巴菲特对待股票,就像对待他老婆一样。如果你我都是好丈夫、好太太,那么应该不难来了解如何选股和持股,对吗?
如果你坚持热爱一夜情的生活,那么请你做好安全措施。我不相信有人会愿意为一夜情,而赔上性命的。
股市,却有很多人愿意为短期投资而赔上性命,实在怪哉!

No. 9
Wall Street is the only place that people ride to in a Rolls-Royce to get advice from those who take the Subway.
喜欢靠消息而投资的人,正好是巴菲特所形容的这群人。
投资者喜欢根据分析员的报告、股票经纪的建议、上市老板的风声或散户的意见。问题是,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不比你有钱。或者,他们的财富都不是从股市投资里获得的。
如果,他们真的在投资里那么成功,今天就不需做如此的事情,或把这些服务与资讯卖给你了。
还有许多人愿意花许多钱学习技术分析或上课。如果教导课程的人真的有什么投资独门方法,早已经致富了,也无需靠卖课程给投资者来赚钱。
要学,就学行业里的第一名吧。至少,巴菲特从来没向大众收取学费。
No.10
Happiness does not buy money.
这是其中一个有钱人的想法。有钱人从来不会在金钱和快乐之间作选择,因为他们可以拥有全部。只有穷人才需要作出选择,例如转换工作环境,换取高薪,却做得不开心;想买一些让自己开心的礼物,却会使自己变穷,等等。
曾经上过一个课程,它说,财富只不过让财富拥有者的人格扩大化,它不会改变任何结果。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自私的人,财富会让你更自私;如果你是个贪婪的人,财富会让你变得更贪婪;如果你是善良的人,财富会让你变得更慷慨;如果你是诚实的人,财富会让你的诚信更深厚而已。
你是什么人,金钱不会带来改变。重点是,你是什么人。
No.11
It takes twenty years to build a reputation and five minutes to lose it. If you think about that, you will do things differently.
信用,有时需要超过20年的时间来建立。可是,要摧毁它时,只需5分钟。
如果我们真的了解其中的差别,我们就不会鲁莽行事,做出任何破坏自己信用的事情了。
对于破坏了信用的上市公司而言(作假账),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的管理层不诚实,也不打算维护自己的信用。对于这类型的公司,投资者应该敬而远之,不对它们有任何期望。
会破坏诚信的管理层,一定不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No.12
The market, like the lor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But unlike the lord, the market does not forgive those who know not what they do.
巴菲特是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总认为市场先生就像上天一样,会一直帮助肯作出努力的人。可是,它却不像上天一样宽宏,它会惩罚任何不知道自己做着什么的人。
另外一个关于有钱人的观念,就是相信冥冥中,有一股莫名的引力,我们称之为万有引力。
投资者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和功课,然后就等待宇宙把成果送给我们。如果今天我们在以正面的能量,在做任何事情,就会得到正面回报。反之,任何负面的能量,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也应该看有钱人如何待人处事,因为他们是成功的见证。
No. 13
I don’t try to jump over seven-foot bars; I look around for one-foot bars that I can step over.
这个观点,再一次证明,巴菲特不喜欢向高难度的事情挑战。他喜欢按部就班,寻找自己可以明白和掌握的投资。只有散户喜欢向高难度挑战,往往寻找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公司和行业来投资。有时,即使自己看不懂年报的财务数据,还是坚持这项投资会有好回报,愿意冒险等待,或赌自己的眼光等。
每个人都有一定限度的现金。如果真的没有适合的价钱或投资标的,巴菲特会耐心的等待。可是,我们却很心急的把资金换成股票,担心错过了赚钱的机会。往往这些行为的结果,只是带来金钱的损失。

巴菲特语录 6&7

N0. 6
It is impossible to unsign a contract. So do all you thinking before you sign.
巴菲特的这项体验,来自于他的某宗投资交易的体会。
即使我们没有做生意,也应该明白签合约的严谨和重要性。
由于股票是资金流通的自由市场,交易非常容易和简单,投资者往往忽略了其严谨和没有细心的处理自己的投资。
如果我们可以在每次买卖股票时,就像签下一份合约般,重复检查,就可以减低出错的几率。如果可以假设自己买进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就不可以卖出了。那么,投资时,自己的心态就会摆得更加正确。

No.7
It is easier to stay out of trouble than it is to get out of trouble.
有时,许多人为了赚快钱,就会财迷心窍,蒙蔽了理智,自动跳进有财务困境的企业漩涡里。远离麻烦,会比解决麻烦,更容易些。投资者却时常和巴菲特持相反的看法。他们会认为,财务困境的企业,属于高风险,会带来更好的回报。他们喜欢挑战,他们期望自己的看法正确,等待企业处理麻烦后赚大钱。
他们还是不明白,多数高风险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即100%的损失。即使事实摆在眼前,他们还是会继续发挥那超凡的想象力。只要看金鹏和Megan的交易量,就知道有多少人乐于让自己,卷入有麻烦的企业中。
记得,离开问题会比解决问题更容易些。是时候梦醒了。

巴菲特语录 5

No.5
The great personal fortunes in this country weren’t built on a portfolio of fifty companies. They were built by someone who identified one wonderful business.
巴菲特认为,超级富有的人,都拥有一门独特的生意。而不是数十样生意。巴菲特的专长,就在于擅长找出这些具备顾客喜爱的品牌,拥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以合理或低于的价钱买入它们。
如果真的研究市场上投资者的习惯,我们会发现,惊讶的事实比研究巴菲特的成功史更震撼。
投资者都不喜欢投资在有独门生意的企业,因为他们的企业消息非常少,很容易被市场忽略 (巴菲特认为这些都是好投资)。投资者喜欢热门,例如2007年的油气股,棕油股和金融股。2008年刚开始,就预测今年的热门股是什么。当企业大事扩张,多元化业务时,投资者更迫不及待的买入。巴菲特从来不喜欢有几门生意的企业,因为说明他们的核心业务没有竞争力。为什么投资者喜欢多元化的公司?理由一样,因为他们的企业消息多。
更让人称奇的是,即使市场或顾客对某个品牌失去信心和有负面的看法,反而它的公司股票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有些投资者不用A产品,也知道周围的人不喜欢A产品,但他们就喜欢买A公司的股票。他们会骗自己,说一些成年人也知道的谎言,如A 公司的盈利还不错等等。
伪装的价值投资者,总有一天会作茧自缚。到时,还是自己承受苦果。
如果不会分析什么生意是有竞争力的,就应该花时间来学习。认为自己不会明白的人,还是放弃投资吧。
金钱,留在身边,总比送给人强。

巴菲特语录 4

NO.4
You can’t make a good deal with a bad person.
其实,不是巴菲特才懂得,不要和诚信有问题的人做交易。我们的父母也应该有时常教导我们这点。可是,来到股票市场时,许多人马上把平时的生活教条抛诸脑后。看到炒家或大鳄鱼,总想和他们一起赚钱,分一杯羹。投资者,正好和No.3相反,他们对于和炒家一起赚钱的美景,总是有着极富的想象力!结果如何,相信历史已经有答案。偏偏许多人又再发挥他们想象力,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历史。坏人,只会害人,不会帮助人。不看历史?没关系。童话故事,已经有详细的记载了。

巴菲特语录 3

No. 3
Never be afraid to ask for too much when selling or offer too little when buying.
很多人在买卖东西时,都会羞于买于低价和卖于高价。
许多投资者很想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可是,时常都以失败收场。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人性的缺点。我却认为他们缺乏了想象力。
许多人都不敢想象。他们不敢想象变成富有,他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提早退休,他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环游世界,他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被人尊敬,他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有很好的物质享受,他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当大慈善家,他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投资在增长10倍的公司上。。。等等。投资,绝对是艺术。投资,就如致富一样,需要想象力。
你不信?找出你投资的目标,想象一个你非常高兴的出价,然后耐心的等待那一天。只怕当那一天来临时,你会怀疑公司是否有问题。就是这样,投资者总没有买进一个好价钱,也没有卖到一个好价钱。

巴菲特语录 2

No.2
I made my first investment at age 11. I was wasting my life up until then.
巴菲特认为,投资需要耐性,因为时间是价值投资的朋友。只要你的投资物超所值,经过时间的资本增长效应,财富就会自动降临。长时间,只会对正确的投资产生正面的效应。不正确的投资,时间却是他们的敌人。
要审视自己的投资是否好投资,只要放进时间这个变数,看它是你的投资的朋友或敌人,就知道你的投资是否好投资。
许多投资者都为他买的股票,设立一个期限,如几时就打算卖,或只投资这家公司短期等等。其实,这样的逻辑非常奇怪。根据巴菲特的经验,有价值的投资,通常都是没有期限。很多时候,他希望投资的股票,价格不会上扬,那么他可以持续买进或不需卖出。偏偏市场时常失灵,会给与他的投资溢价,以致他会被逼卖出套利。
如果,我们买进的股票,只能持有一段期限,何必买进以及浪费精力来监视它呢?生命,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忙。最糟糕的是,如此投资,总是带来亏损。时间越长,还亏得越多。
你有没有善用这位时间朋友呢?

巴菲特语录 1

Rule One : Never lose money
Rule No. 2: Never forget rule No.1
巴菲特的投资信条,有许多是投资者不愿意奉行的,即使知道他是当今世上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有许多想学习巴菲特,又或崇拜巴菲特的投资者,可是却不愿意遵守巴菲特的第一条投资信条。这,是巴菲特投资法的入门信条。就如上面所写的一样,不要在投资里亏钱。
许多投资者,总以为保守的投资,是积极或激进的对立面。其实,这就是错误的投资认知。如果,激进的亏钱和保守的赚钱,你会如何选择?理性会告诉我们,投资当然是为了赚钱,或反驳以上的问题,认为未必如此比较等。可是,现实中,有许多投资者非常急于亏钱,没有耐性赚钱。
我已经在其他的文章里说过,巴菲特的投资法一点也不保守,甚至非常激进,还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不过今天的重点是讨论投资者的做法。
如果那位投资者还想学巴菲特,却不打算遵守第一条,那么也无须奢望会和巴菲特一样,做出明智的选择了。
除了巴菲特及少数的精明投资者以外,我都看到投资者不打算 Never Lose Money,他们打算Lose Money Anytime。
他们认为承受一些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回酬。可是,他们不知道,有些高风险,是没有回酬的!
价值投资,并不是以风险换取回报。对巴菲特而言,高回报的投资,都是很低或没有风险的投资。如何做到?必须紧记Never Lose Money!
先扪心自问,你是否认同这样的投资概念。如果不能或一直想问为什么,你就不要浪费时间学巴菲特了。

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分享锦集:养成投资成功的习惯

影响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所形成的,做得多了,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身心的一部份,所谓习惯成自然是也。

养成习惯之后,当他处在同一个环境中时,他的潜意识就会指示他做同样的动作,他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去做,做得多了,就变成上瘾,一旦上瘾,就很难改掉,故习惯可改,上瘾难戒。

从“瘾”字的部首为“疒”,可以看出“瘾”是一种病态,除非有巨大的决心,瘾将陪一个人走完他痛苦的一生。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使你一生受惠,坏的习惯戕害你一生。就以股票投资来说,如果你养成坏的投资习惯,而这习惯又慢慢的发展成“瘾”,那么你就不可能投资成功,最好的选择是退出股市。

天堂地狱一念间

正如我所说的,习惯未到上瘾的地步,是有可救之药的。如果你想在股市成功,请你现在就下决心,改掉使你失败的投资习惯。

改掉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

因为在驱除坏习惯之后所留下的真空,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填满它的话,坏习惯会故态复萌,重新抬头,那时要再扑灭它,就要有更大的决心,成功的机会就降低了。

所以,改掉坏习惯和培养好习惯,必须同步就行,才能奏效,使你的投资走上成功大道。

首先你一定要检讨你自己,你在股市一、二十年,竟然一无所获,以至搞到焦头烂额,足以证明你现在所用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果经过一、二十年都还赚不到钱,除非你改弦易辙,你不可能在股市赚钱,那是肯定的。

股市本身是中性的,如果你态度正确,股市将是一座金矿,如果你态度错误,股市将是你的坟墓。是走向天堂还是地狱,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改掉坏习惯,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习惯1 买卖不应频仍

第一个导致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买卖过于频仍。

大部份人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买卖越多,动作越快,赚钱就越多,殊不知适得其反。在股市中越活跃的人,越难赚钱,在股市中被烧伤手的都是那些抢进杀出的投机客。

股市中的“过动儿”,都是玩短线的投机客,短线投机必须有预测股市动向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利,而要预测短期股市的动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是的,预测偶尔会准确,但长期来说,失败的巴仙率肯定远远的超过成功率,如果你在股市中进出一、二十年,仍无法藉此累积财富,就证明此路不通,这是一条死胡同,越早离开对你越有利。

动作越少越好

有些人在股市中,动作频仍,养成了天天抢进杀出的习惯,到达了“成瘾”的地步,不买不卖,周身不自在。

尤其是在活跃的牛市中目睹“赌友”呼卢喝雉,他难耐寂寞,贪念顿起,就不知不觉加入战围,殊不知这是一条不归路,陷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于万劫不复之地,实在可怜。

你如果想在股市赚钱,当务之急,就是马上减少交易的次数。

记住,动作越少越好,在股市累积财富的,都是不活跃的投资者。

马上戒掉短线投机的恶习,转而养成长期投资的好习惯,痛下决心,现在就改,不要等到明天,如果你找藉口,原谅自己,你将永远改不了。

习惯2 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导致投资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不能控制你的情绪。

大部份失败者都是因为压制不了买进卖出的冲动。

他们的行动,是由情绪控制。

在熊市中,股价跌到离谱的低点,当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本来是最好的买进机会,但他们的心,被恐惧所笼罩,使他不敢买进,使买进良机,与他擦身而过。

在牛市中,股价已登峰造极,股票价值已被严重高估,原本是最好的卖出时机,但他抑制不了贪婪的驱使,反而高价买进,使他成为“高买”的牺牲品。

不轻信消息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参股之前必须慎重考虑,才作出决定。

如果你在牛气冲天,或在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下,或是受到谣言的驱使,未作深入的考量,就贸贸然投入巨资,你不大可能成功。

无论消息多么好,你都不可冲动,把动作放慢一些,最好是走到股票行外面,吸一口新鲜空气,使你的情绪平静下来,使你的头脑清醒过来。

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消息”其实是一个陷阱,太好的消息,通常都不是好消息,不可轻信。

你有买进的冲动,是因为你怕失去机会,其实,那是过虑,你的投资经验丰富后,你会发现,你所买进的为你赚取庞大盈利的,都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才买进的好股,很少是在仓促间买进的“明星股”。

请不用担心失去机会,因为只要股市存在,机会就存在,没有买到一只股票,焉知不是塞翁失马?

所以,不要急,慢慢选,细细挑,上市公司1000家,你一定可以买到你心仪的好股。

习惯3 只信事实 不信意见

第三个习惯是只相信“事实”,不相信“意见”。

“事实”是以确实的资料作后盾,“意见”往往是一种猜测。

这是一只好股,因为它有长久的盈利纪录,有合理的股息,稳健的财政情况,可靠的掌舵人等等,这些都是年报中白纸黑字印出来的,并不是猜测,根据“事实”作出决定,可以减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如果有人说这是一只“好股”,但没办法提出事实来证明,这是“意见”,意见往往是免费的,可能是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含有毒素的、信不得。

巴菲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你是根据事实作出的。”

大马股市有400万股民,每一个人意见不同,所以有400万种意见,但大马有1000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只有一套事实和数据。

一家公司绝对不能有两种事实和数据,否则,可能会面对除牌的惩罚,故事实和数据可靠,意见不可靠,投资所涉及的款额动辄以万令吉计,怎可根据不可靠的意见作出投资决定呢?

你不觉得很荒谬吗?很幼稚吗?

习惯4 靠人不如靠己

第四个习惯是靠自己,不靠别人。

大部份投资者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总喜欢问别人股市会起吗?会跌吗?什么股值得买?什么时候该卖等等。

自己不动脑筋,以别人的意见为依归,殊不知那个“别人”也并不比他高明,结果是问道于盲。

自己动手做功课吧,那才是长久之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向别人讨鱼吃,自己学习捕鱼,那才是治本之道。

全球有70亿人口,就有70亿张不同的面孔,你绝对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孔。

同样的,400万大马股民,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想法、教养、价值观、人生观、态度,甚至嗜好,都完全不同,所以,你应该确立一套适合你应用,为你带来绩效的投资法。

如果此法长期为你赚到钱,就表示你找到了你的秘诀,坚持下去,不要三心两意,不要舍弃你的强点而采用别人的弱点。

钱是要你自己去赚的,别人没有替你赚钱的义务。

你亏了本,你有切肤之痛,别人却毫无感觉,他为什么要花精神为你筹划赚钱呢?

路要你自己去走,别人不能代你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别人“多朗”你,对你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如何开始投资?

投资入门:

1. 为什么要投资股市?
•股市投资是让钱为我们工作,而达到钱生钱的效果。股票投资一直被证明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形式之一。
投资好处如下:

•随时随地地进行股市交易。
•非常低的交易成本
•自由的进行投资,无论是上班时间或是课余时间。
•易于监控 – 方便又简易的网上平台交易
•放大回酬之余,还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在一定的情形下,股市投资是可预测的。
•让投资者很轻松地控制及管理资金与理财。
•股市投资的盈利是免税的。
需要注意的事情:

•市场的起落波动非常剧烈的。
•时时刻刻清楚了解投资原则。
•监控与管理本身的投资。
•须很有纪律地买卖股票及进出场。

2. 谁应该投资?
•所有的年龄层包括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和青年人。时间的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因为它赋予其复利的魔力。
•越早投资,复利就越能发挥其效果。它带给您的财富产生重大影响

3. 如何投资股票?
指南:
•申请一个中央存管系统(CDS)帐户。(须付10令吉管理费) 您可以通过接近一个授权托管代理公司如股票经纪公司和一些投资银行。例如:CIMB, Hong Leong, OSK 等。
•申请一个股票经纪与交易账户(免付费) 这项申请将同时当您打开CDS的帐户的时候代办。
•获取一位股票交易员或经纪人 通常股票经纪公司会主动为您安排一位股票交易员或经纪人。
•申请一个网上交易账户。(选择性) 此账户可让投资者自行在网上平台买卖股票。

4. 金融产品的种类
•股票
股票是上市公司所不能缺少的,公司发行股票是因为要增加资金来扩展公司的业务。另一方面,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是要赚取利息或正数差价。但在大马,一般的 投资者却当它为一种赚快钱或赌博工具,而导致损失惨重或负债累累。此外,要能在股市里做到稳定及降低风险的投资,首先投资者必须勤做功课,了解基本分析及 股市的运作。

例子:
投资者以每股平均价RM 2.00 买入某间公司10000股,而总数是RM20000 (RM2.00*10000). 往后的日子,如果股价上升至RM2.20, 投资者就净赚 RM2000 ((RM2.20*10000) – RM20000) 。相反地,亏损 RM2000.


•期货
所谓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是期货合约所对应的现货,这种现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个金融工具,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股票指数。 举 例:比如你去花店买花,现买现付就属于现货交易;若是约定二个月后过生日时再付款提货,则属于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的产生就是源于现货交易和远期交易,并在 远期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前面谈到的期货合约,实际上也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也就是说合约中的商品(合约标的物)种类、质量、数量和交割时间、 地点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这样,买卖双方就不会因为商品的质量、数量和交货地点、时间等问题产生争议。期指只是信用交易而不是实物交易。因为买卖双方都必须 付一笔订金,以确保权利及保护自己在未来的日子因价格的变动而不受影响。

例子:
假设投资者在1000点买入一手期指合约后,一直将其持有到期,假设到期日指数为1100点。投资者无须进行与股票相关的实物交割,而是采用收取5千元现 金{(1100-1000)x50}的方式了结交易。这种就是现金交割。


•债券
债券是一个投资者贷款给政府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并且会被支付固定利率及在限期满后退还所借出的款项给投资者的证明。债券被视为长期及固定回酬的 证券。债券的术语包括面值(Par/Nominal/Face Value),是用来衡量债券价值的参考,有时候也是在届满期后退还的本金价。

例子:
投资者在购买一项面值RM100,000 的债券,利息是每年5%,届满期为10年,随后10 年的每一年都会得到RM5,000 的利息。若利息是半年度一次支付,投资者则随后10 年的每半年获得RM2,500的利息。在届满后,取回RM100,000的面值。


•外汇
外汇交易(FOREX)市场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进行兑换的场所。外汇交易是其中较为风险性的金融产品。外汇交易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每天成交 额逾19000 亿美元,是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交易额总和的三倍以上。外汇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有所不同,外汇市场没有具体的地点,也没有中心交易所,而是通过银行、企业和 个人间的电子网络展开货币交易, 24个小时运作,横跨主要金融中心的各个地区。目前全球主要的外汇交易中心包括伦敦,纽约,东京和雪梨。投资者在外汇交易所想达到的目标是外汇货币波动差 价以便获利。


•单位信托基金
单位信托基金是集体投资计划,它将所有共同目标的投资者聚集在一起,并由专业基金经理管理。该单位信托基金将按照单位信托基金的投资目标及根据证券委员会 (委员会),单位信托基金指引允许的标准去投资于一证券和其他资产的多元化投资组合。

单位信托基金投资计划所牵涉角色包括基金经理,受托人及单位持有人。基金经理是负责管理单位信托基金,而受托人业务则负责持有单位信托基金的全部资产。三 方面的责任及权力将会记载在契约(由证券委员会批准的一份包含基金经理与受托人的法律文件) 。此契约规定有关该信托基金的运作的职责,基金经理的及受托人的责任和保护单位持有人的利益。

例子:
一个RM1.5 billion基金规模,每单位面值是RM0.25, 投资者以RM3000 投资于该基金,他/她将获得12000 单位 (最少投资金为RM1000.RM3000/RM0.25 = 12000 单位). 如果此基金上升RM0.30, 投资者将获 RM600 (RM0.30*12000 单位 – RM3000). 反之,投资者将面临亏损。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孙振耀:30年职场生涯的感悟

最终成功与否,在多大程度上成功,也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场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

  最终的决赛来了,大家都是高手,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不快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

  你工作快乐么?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

  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是好工作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的工作?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那么好?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跳槽与积累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一般来说,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比赛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等待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 这个,就是世道。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在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入对行,跟对人

  第一份工作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的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

  国美苏宁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扛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选择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

  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点滴感悟: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但是登顶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减轻负荷,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登山如此,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

  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终只是把这些理想当成是幻想,然后不断地为自己寻找不能实现的藉口。

  我的人生观是: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机会将不断出现;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来自于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而非外在的掌声。

  我总结人生有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现实,但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致富之道

这是一篇来自Businssinsider的文章,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道理,便决定将其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读者读后能有所收获。

  怎样才能变得富有?这无疑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并不会像有些人一样说谎说有钱后生活并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现在衣食无忧,生活得很快乐,我可以吃自己喜欢的番茄沙拉蘸芥末,我可以和家人住在宽敞舒适的大房子里,而不用为柴米油盐而发愁。有钱后的生活是可以如此美好。

  然而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变得富有。方法总是有的,但也都不是万能的,有些方法只对有些人有用。有些方法只在特定的时间有用,但大家需要做的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俗话说,机会只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要想致富,有些事是万万不能做的:

  致富没有捷径,这点一定要记住。面对目前狂热的股票金融市场,欺诈和骗局随处可见。你越是没钱,越会有人向你兜售一些致富策略,他们会向你保证他们 的商业想法的广阔市场和丰厚回报。记住,遇到这种人千万别理他们。如果他们的真的有很好的商业创想的话,他们肯定留着自己用了,怎么可能会和你分享呢?还 有一点需要记住,如果推销商业想法的人真的那么聪明的话,他们早就功成名就了,怎么还会满大街的推销呢?致富真的没有捷径。

  要想致富需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点就是省钱,尽可能地多省钱,省一分是一分。有水喝就不喝咖啡,有奶酪吃就不去麦当劳。尽量不用信用卡,用信用卡就说明你不想致富。要想致富, 首先需要一套行为准则,你能找到适合你的致富准则吗?如果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准则的话,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准则的基础就是自己的日常花费管理。做一个 明智的消费者至关重要。你必须学会放弃很多东西,当然这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家室的人。这是事实。但无论如何,要尽量节省每一分钱。

  省钱并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有一定的可用资金是致富的必要条件。买入持有的策略并不适合那些真正想致富的人。现在的市场就是一个很 好的例证。当资金能创造难以想象的发展机遇时,那些坚持买入持有策略的人却发现自己的腰包空了。当然他们也不愿低价售出,因为这会彻底摧毁整个买入持有市 场。那些将钱存起来的人晚上睡得更安心,而且还有利息。明智的消费者的个人通胀率定会在他们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想致富的人而言,资金是王道。

  致富的第二条规则就是使自己变得明智。要懂得用知识武装自己,尽可能多地了解与自己喜欢做的事相关的东西。无论你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有激情,你一 定要知道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并且找一份与此相关的工作。接下来,你就需要实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与付费在学校学习相比,在实际工作中能学到更多, 而且还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何乐而不为呢。你找到的工作很有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你要知道,致富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工作之余,你一定要多读一些与你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书籍,要多去参加贸易展,多读些商业杂志,多和那些行业精英交流,这样你能学得更快,更多。当然,所有这些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计划,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几年甚至几十年。这虽然不是致富规划,但却是致富的途径。

  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等你所从事的行业的变革时刻的到来。这种时刻会来的,它也许很快就会到来,也会你要等很长时间。但基于总会到来,因为我们国家经 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这种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机遇真正到来时,一定能抓住它,因为你已经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毕竟机遇只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机遇从来就是有的,缺的是那些为机遇的到来做好准备的人。一旦机遇来临,你会发现你所赚到的钱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为了等待机遇的到来你所付出的东西,你时刻在准备着。当别人在随大流时,你却时刻在储备知识节约资金。

  你,准备好了吗?

复利的报酬率

先理财,后投资,这是致富必经之路!

因为我们必须要懂得理财,才懂得保住赚来的钱,有了一笔钱后,我们才可以投资。

一个打工仔,他懂得理财,很自律的节省了一笔钱。他也知道复利的作用,于是他打算拿这笔钱出来投资……

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忽略:投资一定有风险!因为未来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完全估计得到。我们不能百分百地肯定,我们的投资每年都会有20%的平均报酬率。



他可以选择不再和别人打工了,自己出来做生意。可是如果生愿失败了,他就亏掉那笔钱,连之前那份工作也丢了。

他可以选择买一间店铺,然后出租给别人。可是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好,没有人以高价跟他买,也没有人跟他租,那么报酬率就是0%,如何能够致富?

他可以选择买一些股票或信托基金。可是如果股票市场不好,或者是上市公司倒闭,分分钟股票证书也变成废纸一张!

理财,需要自律;复利的作用,需要一段长的时间,需要等。这两点,只要有耐心,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这个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这完全不受个人控制。要不然的话,这个世界的百万富翁肯定比现在多很多。

那么,如何可以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呢?

这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学习,去观察,慢慢累计经验,才可以做到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

人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只选择学习一样“复制机”——股票。

因为买股票不需要庞大资金,只需区区几百令吉就可以买了,而且很轻易的就可以买进和卖出,手续方便。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如何在股市里维持每年平均20%的报酬率!

祝我们一路顺风……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Fixed Deposit Vs Saving Plans

While i keep busy posting on LYN. suddenly here comes a Prviate Message. Upon clicking on it, it appears as :


Good Afternoon,

Before I begin, my name is Nigel-Ian, and I am an Insurance Agent representing Manulife Insurance Berhad.

Relating to your post in 'FD rates in Malaysia', I was wondering if you would like to go into Insurance Saving Plan, because I see that you have lots of knowledge to what is going on, hence I thought if this might gain your interest...

The Saving Plan that Manulife is offering requires you to save a minimum of RM5000 per annum, which can be saved annually, half yearly, quarterly or monthly, for only 5 years. The policy will run for the next 20 years.

For example, if you were to save RM5,200 a year for 5 years. It will sum up to RM26,000. At the end of the 20th year (maturity), you would have RM54,700. This is double of the amount saved.

This is just for your opinion and judgement if you do consider. However, sad to say, the company will be calling back this product by the end of the month.

Please do give me some feedback if possible as well?

However, if you do need more advice or questions, feel free to PM me, or even SMS me at +6 012 232 7428. No obligations whatsoever of course. Its just for your knowledge of whats in the market.
I admit that i heard of the company named Manulife, the Manulife Holdings Berhad is a member of Canada-based Manulife Financial Corporation, a leading Canadian-based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Upon the power of GOOGLE, i realise that


Subsidiaries companies under Manulife Holdings Berhad are Manulife Insurance Berhad, Manulife Unit Trusts Berhad and 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 (Malaysia) Sdn. Bhd.


Manulife Holdings Berhad is listed on the Bursa Malaysia.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s at 31st December 2009 were over RM3.0 billion.But as a student, i don't think i have RM5k for me to do with this saving plans. Unless i am gonna to dig every penny out from my JPA scholarships account which i believe i am not gonna to do that just for the saving plans at present.


So i ask this person:


I usually don't aim for long terms saving plans, furthermore the time frame is too long for me.

While on the personal notes, i don't really ge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D and saving plans? Could you roughly states the differences?

Thanks for the info btw. Hope you could refurnish me wih more information which i have requested.


His reply was:

FD, in my opinion, returns are less compared to savings plan. A saving plan may require u to lock your money longer than FD. In return, the returns u recieve will be more.

Secondly, savings plan comes with some protection. Although minimal, but it still is there.

Thirdly, it's like a forced savings. This is because, when u do look for money to buy something u like. For example, a car or a house, or even something small like a computer. Where is the 1st place you will look? The bank and FD.

So it comes down to,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savings. If it's for your later years and to assure that you have enough 15 or 20 years down the line, then a savings plan is ideal.If It's merely to park your money aside to spend, then you are looking at FD.


So, the conclusion is I got to take time to consider that. it is a long term plan.
For a newbie like me, i believe there is lots more for me to be learnt up.
So i am here to learn to understand more on the finance, invesments and saving plans or whatever insurans.
This is the time for me to pick up the knowledge slowly

Risks of Unit Trust or Mutual funds Investing

It is important for an unit trust consultant like me to let my investors understand some of the risks that you may faced before investing. However, I can introduce funds that are suitable for you according to your risk profile, so that you can have better planning for your financial situation. Basically, funds with higher return are always embedded with higher risks; funds with lower return are mostly embedded with lower risks.


Below are the risks of investing in unit trusts:

Investment risk – e.g. market volatility, movement in stock market for equity funds.
Returns are not guaranteed – past performance of a unit trust fund is not a guarantee/ indication of future performance. However, it can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you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und.
Risk of non-compliance – risk that specifically occurs when a Syariah-compliant security is reclassified as a Syariah-non Compliant Security.
Managers/ management risk – risk that manager may not adhere to the investment mandate of the respective fund.
Risk of unit trust company unable to meet unitholder’s demand to repurchase units – for example, where investment markets are in turmoil and closed.
Risk of changes in legislation – e.g. taxation law that could adversely affect investor.
Risk of changes to unit trust fees and investment policy.
Risk of senior management of unit trust company will change – good investment personnel are short in supply.
Loan/ borrowing/ financial risks
Currency risk – where a % of the value of a fund is invested in foreign currency or assets den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y, the fund may be exposed to currency fluctuation risks.
Country risks – overseas investment of the fund may b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investments are made. Suc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y may influenc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impact the stock prices of listed companies.
Market risk – stock value fluctuate in response to the activities of individual companies, and general market or economic conditions.
Liquidity risk – defined as the ease with which a security can be sold at or near its fair value depending on the values traded on the market.
Credit/ default risk – specific risk in investment in bonds. It refers to an issuers’ ability to make timely payments of interest and principle.
Inflation risk – the risk of high inflation which affect the real return from investment.
Interest rate risk – generally, bond fund prices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interest rates. If interest rates rise and bond prices fall, this will lower the value of investment.
So, you may say, "Wow, 16 risks! So risky, why should I go for that?" Before you get any answer from me, ask yourself also, why so many people still invest in unit trusts? Yes, every investment is carrying some risks, no matter you invest in stock market, or properties. For zero risk investment, you can put your money in fix deposit or EPF; this is not investment but saving, and your money is depreciate in value due to inflation.


Unit trusts investment risks can be minimized through proper advice and management of unit trust consultant who has undergo proper training.

Of cause, I have some effective methods that can help you to gain maximum profits from unit trusts investment while minimize your risks. So, if you want to learn the way, just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me through my email jtankoksiong1982@hotmail.com
Not every people with EPF savings can invest in EPF approved Public Mutual Funds. There are three basic requirements that you must fulfill.


Your EPF account 1 must have more money than your EPF basic savings according to your age.
Only 20% of your excessive EPF savings can be transferred for investment.
Minimum investment amount must be RM1000.


Example:


Investor age: 29


Scenario 1:
Investor EPF account 1 saving: RM10,000
Can he invest? No!
Why? The EPF basic saving is less than RM16,000 (refer here)


Scenario 2:
Investor EPF account 1 saving: RM20,000
Requirement 1 is fulfilled.
Only 20% of the excess saving can be used for investment.
RM20,000 – RM16,000 = RM4,000
RM4,000 x 20% = RM800
Can he invest? No!
Why? Minimum investment amount is less than RM1,000.


Scenario 3:
Investor EPF account 1 saving: RM22,000
Only 20% of the excess saving can be used for investment.
RM22,000 – RM16,000 = RM6,000
RM6,000 x 20% = RM1,200
Can he invest? YES!


In order to fulfill all the three basic requirements, I have modified the EPF basic saving table for easier reference:

Age (Years) Basic Savings (RM)
18 6,000
19 7,000
20 8,000
21 9,000
22 10,000
23 12,000
24 13,000
25 14,000
26 16,000
27 17,000
28 19,000
29 21,000
30 23,000
31 25,000
32 27,000
33 29,000
34 31,000
35 34,000
36 37,000
37 39,000
38 42,000
39 46,000
40 49,000
41 53,000
42 56,000
43 61,000
44 64,000
45 69,000
46 73,000
47 78,000
48 83,000
49 89,000
50 95,000
51 101,000
52 107,000
53 114,000
54 121,000
55 125,000


If your EPF account 1 has the basic saving same or more than the above mentioned, you can invest in any EPF approved Public Mutual Fund for sure. For further explanation, please contact me at jtankoksiong1982@hotmail.com

Best Mutual Fund Reopen but Close Soon

What is the best unit trust, or mutual fund to invest? Why it is the best? Because of its returns?

Nobody can give you an accurate answer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unit trust in future. But I do know and monitor and wait a fund for quite few years, which I think is the best among all the mutual funds. I may not know how will be the returns in future, but I know how good it had performed in the past 10 years. 428% of returns in 10 years!! An average of over 40% returns each year!


This is the mutual fund with overwhelmed demand, and too many investors jump into it until it sold out. That's why I waited for years, hoping that it will reopen or increase its fund size. Yes, luckily, it reopens recently. But unluckily, it will be closed again by 5th May 2011!

If you are one of the consultants, I believe that you know which is the fund that I refer to. If you are a new investor, try to check this out with Public Mutual consultant so that you won't lost this golden opportunity of investment. After it closes again, nobody know when will it reopen next time.

Which is the fund actually? I'll let your Public Mutual consultant to give you the answer.
My answer is PSxxxxCAP. The answer is quite clear already, right?

Other tips for the answer:
1. It can only be invested by cash (minimum RM1000), no EPF transfer is allowed
2. Cannot switch in
3. Can do monthly investment
(There are a lot of benefits by doing monthly investment)

So hurry, get the true answer and make your investment before it is too late!

If you need my helps, you can always email me at jtankoksiong1982@hotmail.com

Buy with Cash or Installment?

My friend just moved into his new house with all new furniture, TV, sofa, fridge, washing machine, dining table, coffee table, chairs and etc. In our conversation, I can feel that he really feels proud with his lovely designed and fully furnished house. Yes, I am happy with him also because he has worked for more than 5 years and this is his first house.


People always like to compare. So, we were comparing the price of each thing in his house with mine that I bought earlier. Most of the things had increase in price recently, but the LED TV is much cheaper than last time.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him and me is not the price of those furniture in fact, but the way of payment. He is doing zero interest repayment plan for most of his things. He made monthly payment for his TV, dining table, sofa, washing machine and etc for a period of 1 to 3 years. He said that zero interest plan is good because he can buy things in bulk with less burden.


On the other hand, I buy most of the things using cash in hand with more discounts. I am not showing that I am rich, but I have a free interest investment plan for myself, which can eventually reduce my debt.


To me, zero interest repayment plan is enticing you to use your future money for your present. This plan is designed by businessman for them to squeeze your money out from your pocket, even worse, it’s your future money. They so call this plan as buy first, pay later; or use first, pay later; or you own it first, pay later. The gorgeous and attractive promotion phrases are delivering an incorrect and blurry message that you can ‘buy’ many things without paying a lot at the present time. But sadly, you become a person with full of debt.


Teenagers nowadays are poor. Do you agree? No, I can’t agree that. They are not financially poor, but poor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knowledge. They are not being taught to manage their money properly during school time, but being taught to spend their money more than they can earn in this society nowadays! And this society is encouraging you to use your future money so that you can live better now.


Why go for zero interest repayment plan, and not a free interest investment plan for yourself? Before I bought furniture for my house, I did monthly ‘payment’ to mutual fund for around 3 years, I get free interests. My friend bought the furniture and did monthly payment with zero interest to the bank for 3 years. I save and invest my money upfront, my friend buy and pay later, which plan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mutual funds, my money grows with compound interests, and I get more discounts with cash buy.


An important message that I want to deliver here is: Learn how to invest now, not how to pay later. You can become richer, and even financially free if you have a good financial planning for yourself NOW. Do not drop in the comfortable trap of zero interest repayment plan.

基本面分析的基本知识

基础分析家们相信: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决定于公司的固定资产及其盈利能力。因此,任何影响固定资产及盈利能力的因素都在基础分析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些因素非常之多,我在这里列出部分的因素并解释它们对股价的影响。我将它们分成大环境及小环境两类,大环境指公司外部的因素,小环境指公司内部的因素。另外,还将专门对最可能导致股票价格上涨的三个因素加以分析。

基本面分析中的大环境

1 、利率:可以这么想,社会的游资数目是一定的,当利率升高时,将钱存入银行的吸引力增加,这将使原先可能进入股市的资金流进银行。同时,利率的升高使公司的借贷成本增加;

2 、税收:企业税增加,企业盈利中的税务支出增加,使得实际盈利减少,股价将往下调整。



3 、汇率:当汇率上调,本国货币升值,增加出口困难,营业额降低,其结果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汇率属国际金融的范畴,它对股价影响的机制极其复杂,通常是国际政治经济角力的结果。到底汇率的变动怎样影响股价,谁也说不清,就这一课题有许许多多篇博士论文,更深入的研究就请读者们自己去做。我自己专修国际金融,深知它的复杂性,炒股的读者只要知道汇率也属影响股价的因素就够了。

4 、银根松紧:银根松时,市场游资增多,对股票的影响是正面的。银根紧时正好相反。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当某种商品短缺,大家一窝蜂地投资于这种商品的生产,随后的结果便是生产过剩。当商品短缺时,价格高昂,生产厂家利润增加,反映在股市便是股价上升。一旦生产过剩,就只得减价销售,有时甚至亏本套现,这样盈利自然降低,股价的表现便是下跌。

6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很难估量,通常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会调高利息,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7 、政治环境:大规模的政治动乱必然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混乱。战争、政府的频繁更迭、政局的不稳定对股票的影响是负面的。

8 、政府的产业政策:如果政府鼓励某些行业,给予扶持,如在税收上给予减免,融资上给予方便,企业各方面的要求都给予协助,结果自然对股价有正面影响。

基本面分析中的小环境

1 、营业收入: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其营业收入必须有快速发展的势头。去年卖出 1 亿元的产品,今年 2 亿,预计明年 4 亿。这样的公司常常提供了股价在短期内翻几倍的机会。

2 、盈利:有些公司做很多生意,就是不赚钱。公司经营的好坏主要以盈利作为衡量的标准,盈利增加,股价自然上涨。

3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就是公司现有所有的“不动”的资产。如果公司的市场总价是 10 亿元,固定资产是 15 亿元,你可以认为股价没有反映公司的价值,股价偏低了。

4 、类似公司的情况:大家都生产类似产品,如电视机,其它公司的绩效和这家公司比怎么样?同类公司通常有类似的经济周期,股价的波动也类似。

5 、品牌的价值:有人估算过,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便值 500 亿美元。你打算投资的这家公司有无过硬的品牌?这可能对股价有深远的影响。

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公司的小环境,大环境的情况太过复杂,判断大环境主要用“股票的大市”。美国著名的基金管理专家彼得林奇曾发表看法:“我每年花在经济大势上的分析时间不超出十五分钟”。大环境的变化是谈天的好材料,用来炒股的实用性不大。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震荡当然例外。研究小环境中公司的经营情况是必要的。以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只靠自己图来炒股票,不知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和干的怎么样,心里虚得很。研究公司的经营情况必须具备一点会计的常识,能看懂公司的财务报表。但这里面的游戏也很复杂。以销售收入而言,公司是怎样计算销售收入的?有些公司卖货后收到钱才算收入,有些发了货就算收入,更有些把订单都算在内。发了货能否收到钱是个问题,订单也有可能被取消。固定资产怎样算也有学问。有些老工厂在纸面上还值不少钱,而实际上那些旧机器送人都没人要,你说固定资产是多少?按通常的买价减去折旧来算固定资产,得到的数字可能很漂亮,其实没多大意义。读者们在研读财务报告时,必须留意这些细节。

导致股价上涨的三因素

虽然引起股价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盈利及盈利增长。这个理由是明显的,不赚钱的公司要来做什么?下面让我们看看三个最重要的影响股价的因素:

1 、盈利的增长

成本收益比率是很重要的概念,即股价 / 收益所得到的数额。但我发觉新手们常常过于注重成本收益比率,他们把它当成股价是否偏宜的衡量标准。这种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的,但在炒股上实用性不大。美国的微软公司上市初期,成本收益比率超过 100 ,就是今天,它也超过 50 。十三年前你买了 1 万美元微软的股票,今天就是百万富翁。一个健康、发展迅速的公司,其盈利必定逐年增长。这个增长的速度越快越好。一个公司的盈利若能以每个 25% 的速度增长,那么三年就能将盈利翻一倍。盈利增长的速度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数字上。去年每股赚了 1 分钱,今年 2 分钱,盈利增长了 100% ,但这个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公司的盈利从每股 5 角升到 1 元,这个 100% 的盈利增长定将使投资大众的眼睛发亮。盈利增长的前提是销售收入的增长。一个公司的销售收入如果无法增长,盈利增长通常是玩会计游戏的结果,对这一点读者们要留意。另一必须留意的是销售收入增长的速度和盈利增长速度的关系。公司的营业额由 1 亿元升到 2 亿元, 100% 的增长率。但盈利只从 5 角升到 6 角, 20% 的增长。这时要好好调查一下为什么?是不是同类产品多了竞争者,公司只好削价求售?虽然营业额不错,但收益率却降低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只股票的升幅也就有限了。最使市场注目的盈利的加速增长。一个每年盈利增长 25% 的公司突然将增长速度提高到 40% ,甚至 50% ,这通常铺好了股价成倍上翻的道路。

2 、新产品

如果有家公司发明了根治癌症的新药,你可以想像这家公司的前景。新产品提供了公司快速增长盈利的可能。这类例子很多,如:

美国的新态公司在 1963 年发明了口服避孕药,结果其股价在六个月内翻了五倍。王安电脑因为其新型的文字处理机,在 1978 年至 1980 年间,公司股价升了十三倍。快餐店的概念成形初期,麦当劳公司的股价在 1967 年至 1971 年的四年间翻了十一倍。新产品并不局限于“实物”,可以是新的生意概念,新的推销手法,新的管理方式。

3、公司回购自身股票

如果公司购回自身股票,这是好消息。公司购回自身股票是对本公司投信任票。通常来讲,公司只有在认为股票的股价水平不反映公司价值时才会这么做。同时,回购股票使流通的股票量减少,在相同的盈利总数下,每股的盈利数字就增加了。这就起到降低成本收益比率的作用。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公司股票总流通量的数目,数目越大,股票上升的步伐就越难迈开,因为需要大的买压才能推动价格上升。

炒股成功的基本要诀

1、保本

炒股是用钱赚钱的行业。一旦你的本金没有了,你就失业了。无论你明天见到多么好的机会,手头没有本金,你只能干着急。几乎所有的行家,他们的炒股的建议便是尽量保住你的本金。而做到保本的办法只有两个:一,快速止损;二,别一次下注太多。

炒过股票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亏小钱时割点肉容易,亏大钱时割肉就十分困难。这是人性的自然反应。在一项投资上亏太多钱的话,对你的自信心会有极大的打击。你如果有一定的炒股经历,必然同时拥有赚钱和亏钱的经验。赚钱时你有什么感觉?通常你会在内心指责自己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多买一些,下次碰到“应该会赚大钱”的机会,你自然就会下大注。这是极期危险的。在炒股这一行,没有什么是百分之百的。如果第一手进货太多,一旦股票下跌,噩梦就开始了。每天下跌,你希望这是最后一天;有时小小的反弹,你就把它看成大起的前兆;很快这只股票可能跌得更低,你的心又往下沉。你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人性共通,我算是这些经历的过来人,其痛深切。

具体的做法就是分层下注。你如果预备买1000股某只股票,第一手别买1000股,先买200股试试,看看股票的运动是否符合你的预想,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如果不对,尽速止损。如果一切正常,再进400股,结果又理想的话,买足1000股。

由于股票的运动没有定规,你不入场就不可能赚钱,而入场就有可能亏钱,所以承担多少风险便成为每位炒手头痛的事。索罗斯在他的自传中提到他对应承担多大风险最感头痛。解决这个问题并无任何捷径,只有靠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对风险的承受力,不要超出这个界限。

然而什么是你对风险的承受力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睡的好吗?如果你对某只股票担忧到睡不着,表示你承担了太大的风险。卖掉一部分股票,直到你觉得自己睡得好为止。

把“保本”这个概念牢牢地记在心里,你在炒股时每次犯错,你的体会就会深一层,时间一久,你就知道该怎样做了。

2、不断盈利

读者或许会嘲笑我起了这样的题目,炒股如果不是为了盈利,炒股干什么?难道吃饱了撑的不成?但你注意到“盈利”二字前是什么?是“不断”。在股票市场偶尔赚点钱不难,只要你运气好就可以了。难的是“不断”二字。有多少次你听到朋友说:“我今年不错,股票大市跌了20%,我只亏10%,我战胜了股市!”真的吗?任何专业的炒手,惟一该问的问题应该是我今年挣了多少?有谁听说过服装店老板说自己比隔壁店亏得少而洋洋得意的吗?但我常听到炒股的人居然会为亏钱而自豪!这其实便是炒股艰难的地方。看不见、摸不着的股票使一般人的判断力走了样。

要想在股市不断赚钱,除了知识和经验之外,就是必须忍耐,等待赚钱的时机。问问一般的股民,他们入市资金有多少买了股票?有多少是现金?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一般股民几乎把入市资金全部买了股票。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时,他们都是这样。这些人有一共同的想法:“我的钱是用来赚钱的”。读者们若有机会到赌场看看,就明白股民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赌客们站在赌台旁,一注都不肯放过,生怕下一手就是自己赢钱的机会。直到输完才会收手。你要明白一点:股市有时是完全无序的,你根本就不知股票下一步会怎样运动。就像你的女朋友生气时一样,你不知她在想什么?不知她要干什么?这时最佳的方法就是别惹她。在股票市场,就是你就别碰股票。

股票在大多时是有理性,有规律的。虽然每只股票的股性都不一样,但大同小异,你需要不断研究,不断观察,等你的经验积累到一定地步,就知道怎样顺势而行。等待、忍耐、观察,只有在股票的运动符合你的入场条件时才入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确定你入场的获胜概率大过50%。在这基础上,不断盈利才有可能。当然,千万别忘了保本。

3、赚大钱

给读者一道题:在你面前是两位炒手的交易记录。他们去年都翻了一倍,即100%的回报率。一位是常胜将军,他的交易全部赚钱,有买必赚,虽然每次赚的都不多,但他的交易记录密密麻麻的一大叠,积少成多,他赚了100%。另一们似乎运气不怎么样,交易中亏的次数多,赚的次数少。但他亏时亏的钱少,赚时赚的钱多,特别是有只股票卖出价较买入价升了四倍。算总账他也赚了100%。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股票炒手?

两人中的一位是运气很好的新手,另一位可是资深的专业炒手。你现在大概能够猜到哪位是哪位了吧?从他们的交易记录,你体会到什么了吗?在现实生活中,专业炒手的记录几乎都如上面所描述,他们明白股票买卖不可能每次都正确,那么在错误的时候为何要付大的代价?但在他们正确的时候,他们试图从中得到最大的利润。可是新手们往往相反,他们通常把赚钱的股票首先出手,满足于赚小钱,结果通常是手头有一大堆套牢的股票。想像你手里有10000元,你告诉自己要分散风险,每只股票只投1/10,即1000元,一年下来,五升五跌,五只股票跌了10%,四只升了10%,另外一只升了200%。那么一年下来,这10000元变成12900元,近30%的回报率。其中那只升了200%的股票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炒过股的朋友,你赚过5元的股票升到15元吗?这样的机会多不多?但你抓到过多少?你是不是常常过早离场?使你过早离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人好小便宜 ; 二,不够经验判断股票运运是否正常。得到便宜是很愉快的,每次卖掉赚钱的股票你都觉得自己是炒股天才,想上酒店庆贺一番。你总是试图重复这类愉快的经验。所以我们看到新手赚钱时通常只赚小钱。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知道5元的股票会升到15元,你也决不会提早离场的。问题是你不能确定。这便涉及股票运动是否正常的判定问题。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只要股票运动正常,便必须按兵不动。炒股高手利弗莫尔特别指明,他炒股的秘诀不是他怎样思考,而是他在买对了的时候能够把股捂住。另一点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确定股票运动正常,你的胜算很大,这时你应该在这只股票上适当加大下注的比重。如果你的致胜概率是60%,你下10%的注,但经验告诉你这次的致胜概率是80%,你就应加注。从10%提高到30%甚至50%,从直觉上你能明白为什么应这么做。具体怎么下注的艺术请参考下面“资金管理”一节。

男人二十岁后应该学会的习惯

一个男人,他应该有修养和抱负。想想,整天关注娱乐版的男人,你指望它有什么成就么?整天玩游戏的男人,整体打麻将的男人,你指望它有什么成就么?

一、拥有自信和风度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心经营自己,它体现在自己的思想与涵养上。自信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品质,自信的男人就像一只在暴风雨中战斗的海鸥,无论暴风雨多么猛烈也依旧无所畏惧。一个自信的男人,总是能够感染别人,无论这些人是朋友还是敌人。要使别人对你有信心,就必须要先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的男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一个有风度的男人就像一片大海,不拒点滴,又包容江河。有风度使男人得到更多的青睐,不争眼前才能够放眼世界,给予别人才能够受益无穷。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心如大海的男人,肚中不知能撑多少船!风度偏偏让男人看上去潇洒万千。

二、养成看书和写作的习惯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开始要走入社会了,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谈吐与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一个有知识的男人一定是常看书的,一个有智慧的男人一定是常写作的。无论自己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看看书,写写文章。因为这样做能够改变一个男人的思想与行为。一个男人要改变自己思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读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它能够帮助你走好自己的路。读书的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写作的时光是最能启迪智慧。

喜欢看书和写作的男人,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个好的心态。因为知识与智慧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但喜欢看书和写作的男人却能做到执著追求。追求是一个男人的思想,也是一个男人的行动,永不放弃地追求,无时不刻的在激励男人去战斗。在这种战斗中,使一个男人能够经历风雨的洗礼,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读书使男人变得的冷静,写作使男人变得成熟。



三、要试着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学会如何去面对生活。现在的人都开始变得浮躁,不懂什么才是“真心”地去生活。 “真”,就是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要骗自己,也不要骗别人。“真”,就是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善”,自然是善良的意思了。善待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不要为难别人,不要挖苦别人,不要侮辱别人,就是善良的行为。有时你的一点点善意就能结出一个善果,使你的生活因此而变得幸福。

哲人说,“生活中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也的确是如此。不要总在惦记着自己的不幸,这样做只能使你生活的更加不幸。你觉得“不幸”是因为你无法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总是充满着希望的。只要你常常抬抬头,看看阳光,你就能感受到温暖。在温暖中乐观地去追美好的人生,你自然能够发现美。

四、与有思想的人交朋友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开始有目的性地去选择朋友了。社会中的人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朋友圈子将对你的人生起着很大的影响。男人要广交朋友,多交诤友,不交损友。所谓诤友就是那些对你有帮助的朋友,而这些人往往自身也很优秀。多交诤友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但真正的诤友也不易结交,因为这种朋友需要你付出极大的真诚,发自内心的真诚。

有思想的朋友,他很清楚你有没有把他当作朋友。如果你只是在利用他,他在心中是不会把你当作朋友来看待的。交朋友有时并没有什么目的性,你只是觉得这个人很有思想,值得你与之相交。但往往就是这些有思想的朋友,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他的手。朋友,是一个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的之一。一个男人要想使自己像一人真正的男人那样活着,就一定要广交朋友,多交诤友。

五、必须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必须要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不良的习惯是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也是养成。培养自己拥有良好的习惯,就是在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如果一个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那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了。这些不良的习惯会阻碍你人生的发展,生活会因此而失去不少光彩,事业也会因此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你到现在还爱睡懒觉,那么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永远也不会照到你的笑脸上。如果你到现在还总是拖拖拉拉的,那么你将永远也无法站在冠军的位置上。如果你到现在还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和工作,那么你的前途只能是一片暗淡无光的灰色。我相信没有哪一个男人想要灰色的人生,所有的男人都期望自己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所以为了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必须要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

六、学会忍耐与宽容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学会忍耐与宽容。在社会中常有许多你无法接受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你又不得不接受时,这就需要你的忍耐。忍耐别人其实也是在宽容别人,一个能够宽容别人的男人会显得很大度。成功的男人往往也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男人。耐得住寂寞的男人从不甘寂寞,男人的忍耐是为了更好的爆发。对那些说我们是傻瓜的人,说一句“我就是傻瓜”,使他们不知所措吧!对于那些无故指责我们的人,不要与他们争论,因为这样只会使自己变的愤怒。与其去伤害别人,不如去宽容别人,宽容是治疗他人伤口最好的灵丹圣药。

七、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态是验钞机。男人要想获取更多的财富就要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男人要想长久的做首富就要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饮食,经常锻练,充足的睡眠,是健康身体的保证。不要患得患失,勤奋拼搏,让心态决定一切。

你可以不用天天去晨跑,其实那也不会占用你多长的时间,需要的只是恒心和毅力。但你一定要时常去运动一下你的身体,散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做会使你充满力量。你在冬天可以不用冷水洗澡,其实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也曾坚持过一个冬天。但你在冬天一定要经常用冷水洗洗脸,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感冒,还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你可以失败,你永远要保持一种求胜的心态,战胜自己你就没有敌人。

八、时刻保持你的微笑,让礼貌成为你的名片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要时刻保持你的微笑。笑脸迎人,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所有的人都愿意与善良的人打交道。不要把苦闷写在你的脸上,这样只会使别人远离你。你是什么样的人,别人通过你是否微笑着与他打招呼来判断。而这种判断对你在人家心中的印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而这细节往往就反应在你是不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有礼貌的人,知道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因为你的礼貌与关心,而给你走向成功的机会。 男人的名片是微笑与礼貌,它是男人成就事业的通行证。

九、追求一个自己真正爱的女人,你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慢慢地就会极渴望爱情。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千万不压抑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一个男人最傻最可爱的时候就是当他爱上了一个女人的时候。当你爱上一个女人却不知道她会不会爱上你的时候,你一定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向他表白。至于他是选择接受还选择拒绝那就要看你们之间的缘份和你的努力了。男人一定要明白,女人最渴望的一定是一个深爱着她的男人。

爱情这种事不能强求,男人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因为得不到你的爱情就让你的友情轻易的失去,能与一个自己曾经爱过的女人成为朋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爱情之所以神圣不可侵犯,是因为它是人最心甘情愿的选择,它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信任。所以男人一定要尊重你爱着的那个女人的选择,相信她的选择是为了她自己的幸福而做出的决定。只要你曾经追求一个自己真正爱的女人,那么你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十、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一切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一定要为了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拼搏。男人最重要的就是事业,没有事业的男人不能算作真正的男人。男人的事业不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有所成就,能使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个事业心强的男人,也是一个求胜心与责任心同样强的男人。求胜心强的男人,从不甘平庸。责任心强的男人,从不惧困难。 男人因自己成功的事业而变得高大,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作为一个男人,就要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一切。要想成功你必须付出,而付出就意味你要失去一些东西。如果你不想为事业付出任何代价,那么你只能失去更多的东西,而且最后还一无所获。

十一、爱情跟事业是可以共同拥有的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应该努力做到爱情跟事业的双丰收。人们常说一个男人如果选择了爱情就会失去事业,如果选择了事业就得不到爱情。其实爱情和事业本就是两回事,爱得轰轰烈烈的男人,一点也不会妨碍其获得成功的事业。一个有爱情滋润的男人一定比一个不知爱情是什么味道的男人更成熟,更有魅力,更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二十几岁的男人们,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偏激的人所说的话。就像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说法太偏激了。婚姻与爱情的区别只是多了一些“柴米油盐”,可以说婚姻才是一种完整的爱情,之前的爱情只是处在一种恋爱的阶段。也只有通过婚姻才能使男人和女人彻底的认识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相互理解,相互 鼓励,相互支持。在生活上彼此帮助,在事业上彼此帮助,让爱情跟事业可以双丰收。

十二、学会勇敢一些,去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要学会勇敢一些,用自己的肩膀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孝顺父母是一个男人责任,疼爱妻儿是一个男人的责任,成就事业也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十三、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男人到了二十几岁后,就必须做到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别人之所以放弃你,那就因为你已经先放弃了自己。相信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没有哪个人会放弃你或者说没有哪个人能放弃你。相信自己是一个男人战胜一切的力量之源,不相信自己的男人没有成功的理由,因为他的一脚已经跨到了失败的坟墓中。

有一句广告语,这样说“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还有一句广告语,这样说“我能”。只要每个人能够做到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

资金管理-怎样在股市下注

败而不倒,这是做生意的最基本法则。朋友,你将省吃俭用省下的血汗钱投入股市,买了某公司的股票,成为那家公司的股东,你在投资生意。你投资股票和投资住家隔壁的小卖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仅在于那家公司的股票公开挂牌上市了,你家隔壁小卖店的股票未曾上市。如果小卖店的老板请你投点资,你会怎么思考?你面临投不投资和投多少两个问题。如果不投资也就算了,如果决定投资的话,投多少就费思量了。

入市前先自问“我亏得起吗?”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投资,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我亏得起吗?你如果有神气,在某单位有份待遇优厚的好差事,不用怕被炒鱿鱼,工资福利准时发,连擦屁股纸都会准时发到手里来,我恭喜你!你把用不完的钞票放进股市寻刺激,胜犹可喜,败亦不足忧,那么你不用考虑什么“败而不倒”之类的废话。但不幸你和我一样是位现挣现吃的穷小子,时时担忧下个月饭钱从哪里来的不幸人!假如败了,一家老小吃什么?“我亏得起吗?”这句话是沉甸甸的。

我在纽约做地产经纪人时的老板是台湾赴美的早期留学生。他在 70 年代末投房地产界,几年间风生水起,《纽约时报》都具专文介绍这位华裔地产新星。80 年代末期美国地产低潮,他被套牢,其间虽有小亏解套的机会,但大家知道,人有了一定地位,要亏钱认输是多么困难。最后他以破产告终,和自己的房子、车子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今天不知人在何方!他夫妻二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很有教养,三个孩子也非常聪明懂事。我尊敬他们的为人,但他们做生意没有遵循 “适时止损”及“败而不倒”的原则,在生意场承担超出自己承受力的风险,运气好时流星一样升起,运气不好便如流星般消失。因为这家公司倒了,我才决定进商学院修习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我现在还常常想起他们,希望他们今天的生活如意。

提高获胜概率

炒股是亏钱容易赚钱难的行业。假设你手上有10000元资本,亏掉50%后剩下5000元。但你要回到10000元,你必须赚100%,5000元要翻一倍才会回到10000元。任何有基本数学概念的人都知道100%的道路较50%来得漫长。股票当然更不例外。讨老婆的赌通常一生只赌一次,对那些赌两三回的人来说,通常是越赌越不如意,这超出本书的范围就不多讲了。对赌股票而言,赌的次数就更多了。对这类赌,久赌常胜的关键之一便是下好注。

怎样下注是艺术,没有绝对的是非之分。但有门科学叫概率,它对怎样完善下注艺术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我以下用生活的例子而不是抽象的数学公式来引导大家思考。

我们都知道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机会各是50%,即有一半的概率出正面,一半的概率出反面。假设你今天和一位朋友赌钱,抛硬币定胜负,出正面你赢1元,出反面你输1元,你们各拿1000元的本金来赌。这场赌博的结果很清楚,赌久了,谁也赢不了,谁都不会输。这是一场公平的游戏。突然你朋友建议说:从下一手起,出正面你赢9角5分,出反面你还是赔他1元。你还干吗?你当然不干,因为你知道被剃光头是迟早的事。反过来,朋友建议说出正面你赢1元,出反面你赔9角5分。你会怎么想?你会大声吼叫:好!因为这时你知道剃他光头只是迟早的事,你知道你赢定了。

现再假设这位朋友要提高赌注,每注500元,出正面你赢500元,出反面你输475元。概率没有改变,还是1:0.95,但赌注变了,从本金的1/1000提高到1/2。这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还是知道赢的机会大过亏的机会,但你赢定的感觉没有了。你的本金只够赌两回,你的手开始冒汗。如果这1000元是你下个月的饭钱,你还敢赌吗?

上面的例子,你输赢的概率没有变化,但下注的数额变了,整个游戏的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你从赢定了变成了没有赢的把握。朋友,你炒了几年股票,觉得自己有经验了,你知道你的经验干什么用的吗?你的经验提高了你每次进场赢钱的概率!

我曾研究过美国赌场的游戏,每种游戏(老虎机除外)的赌场盈利仅1%-2%之间。即从概率上说,你每次下注100美元,只能拿回98至99美元,和中国买卖股票的手续费差不多。但概率上你每次下注都输一点,久赌必输的老人言就完全应验了。所以赌场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来。

但就我的观察,一般的赌客带2000美元进场,通常不到半小时就剃光头回家。当时我觉得赌场真坑人,现在明白这些赌客其实太笨了。就算你不懂技巧乱下注,以通常最低额5美元的标准下注,2000美元够耗上两天,赌场包你吃住,就算当一次度假也不错。这些赌客赚钱的心太急,恨不得立即就赚得十万八万的,每注下的太大,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现在你应该明白在股市不断赚钱的秘诀了:通过你自己的观察和研究,不断累积经验,将自己每次入场获胜的概率从50%提高到60%,甚至70%;而且每次进场不要下注太大,应只是本金的小部分。这样长期下来,你就能久赌必赢。

数学的道理是很明白的。每次下注应占本金总额的多少,决定于你的经验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没有死定的百分比。你要记住财不入急门。我这里给个建议:新手的话,把本金分成6-8份,每次下其中一份。有了经验,慢慢地把份数减少。你如果有60%的胜算,下注的数额比你有80%的胜算时应该为少。至于你怎么知道有60%的胜算或80%的胜算,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经验。下注的数额和下注的时机也有密切的关系,怎样选择下注的数额将在第四章第一节另行讲述,希望读者结合起来看。

抓住正常运动中的股票

要完美地描述何时股票的运动正常是极其困难的。股票从来不按固定模式运动,就象你要完美地描述人的性格一样,你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这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人在什么时候会生气?什么时候会高兴?因人而异,但大体上说,受到赞扬时会高兴,被指责时会生气。股票也是一样,被追捧时会升,被抛售时会跌,期间可能受一定程度的大户操作而改变升跌的形态,但总体趋势是不会改变的。经典的道氏理论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股票从来不是恒定不动的,它有时很活跃,有时很安静,要么上一下,要么下一点,在一固定的区间波动,一旦股票开始一个新的走势,它通常循着一条比较固定的路径运行。华尔街将这条线称为“最少阻力线”。就是说股票在这条线上行走时受到的阻力最少。

如果股票开始一个上升的走势,比如说准备从20元升到50元。你将发现走势开始的前几天,交易量突然增加,股价开始攀升,几天以后,升势停止,开始下跌。这是“正常”的获利回吐,下跌时的交易量较上升时显著减少。读者朋友,这个下调是很正常的,属正常运动,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将股票卖掉。如果这只股票具有上冲的潜力,你会发现在几天内股票又开始活跃,交易量又开始增加,上次“自然调低”所失去的“领土”应在短时间内收复,股票开始冲到新的高度。这次运动将持续一段时间,其间每日通常是收盘价高过开盘价,偶尔收盘价低过开盘价,其差额通常不大;交易量也不会有显著的变化,通常情况是减少。或迟或早,股票又会开始下跌,这是新一轮的“获利回吐”。这次获利回吐的股票运动和交易量的特点应该和第一次很相似。上述是股票走升势的正常运动。下面的图显示出它们应有的特点。

如果读者觉得还很抽象的话,我以下用数字来描述一遍,因为掌握股票正常运动的特点对炒股成功是极其重要的。在股票20元的时候,交易量增加,可以是平时的一两倍,股价从20元升到21,22,甚至27元。这几天的交易量较前段时间显著增加是其特征。到27元时升势可能停顿,随之开始下调,股价走势为27->26->24元。这段时间的交易量应较从20升到27元时的平均交易量为少,即股票从20->27元时买盘大过卖盘,从27->24元时的卖盘大过买盘。但这如果是正常的升势,从20->27->24这段时间总的买盘大过卖盘。在24元徘徊几天后,股票应开始上升,交易量又开始增加,这次上冲应很快超过27元,股价走势为24->25->27->35元。当股票冲到35元时,又开始停顿,随之下调,重复第一阶段的运动。这次下调同样应有交易量减少的特点。

一只正常运动的股票,每次上冲的强度通常较上一次更为猛烈。以我们这个例子,当股票再次冲破35元时,应很容易地直冲到45元或50元,其间不会感觉到有很大障碍。反调是正常的。一位专业炒手决不能在正常回调的时候被吓出场。入场后开始有利润了,每次回调都意味着纸上利润的减少。常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赶快卖掉获利。这是新手的显著特点。这也是新手很难在股市赚到大钱的原因。

炒手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确认何时股票运动正常,同样重要的是要能认识股票何时运动不正常。股票这种前进两步、退后一步的过程可能延续一段时间,有时可能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炒手或许在精神上会松懈下来,这是要不得的。因为往往在你松懈下来的时候,股票的运动发生变化。股票缓缓地周期性上升,突然有一天,股票狂涨,从50元一下子升到55元,第二天升到62元,这两天交易量突然大增,但在第二天收市的前半小时股票从62元跌回58元收盘。第三天开市一样强劲,股票一下子升到64元,但第四天,股票似乎失去了冲劲,它跌回了61元。

注意危险信号

前述例子中,第四天股价跌回到 61 元,这是极其明确的危险信号,它告诉你:小心了,危险!在股票缓慢的上升过程中,它自然地升,自然地跌,突然某天大起大落,这是在正常上升过程中没有发生过的。一旦有不正常现象出现,炒手们必须特别留意。这时的正确做法,就是将这只股票脱手。

我是这样理解这一现象的:股票运动后面的主要力量是大户,这些大户通常是手握巨资的基金或保险公司等。当这些基金的管理人看好这只股票,开始吸纳,你将看到交易量上升,股价上升。通常这些基金管理人在吸纳股票时,并不希望引起大众的注意,所以这一过程通常是缓慢的,它不会上报纸或电视的头条。一旦这些大户吸股完毕,你通常会听到他们开始公开地推荐这些股票,引起大众的注意。这些大户们的信息通常较普通人灵通,他们也会很快看到公司有好消息公布,如开发成功新产品,盈利较预期为好等。等到这些大户觉得好消息已全部反映在股价之中,他们开始准备脱手。由于他们手中握有的股票数量通常很大,如果一下子砸进市场,市场根本承受不了,他们手中的股票很大部分只能在低价出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要找傻瓜用高价来承接这些股票。找傻瓜的最佳途径就是令股价暴升,暴升时通常伴随点好消息,如公司任命新董事长了,某证券商强力推荐该股票了等等。报纸电视整天重复这些消息,引发小股民峰拥入市。想想看,小股民因股价暴升而引发贪念入市时买的股票都是谁卖的?一旦大户找足傻瓜,全身而退,还去哪里找大买主把股价继续推高?

你现在明白了股票的正常运动及危险信号后面的理由了吗?我一直强调,炒股是艺术,不是科学。当不正常的信号灯亮起,是否表示这只股票就一定要下跌?答案是:“否!”没有人能够在任何时候百分之百地肯定股票明天会怎么样,也许暴升的理由是公司真的发明了长生不老药!你必须将股票的运动和公司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让我重复一次:炒股的最基本信条是在任何时候,你手上持有股票的上升潜力必须大过下跌的可能,否则你就不应留在手里。看到危险信号,表示你的获胜概率此时已不超出50%。

每位严肃的炒手都必须注意危险信号,但问题是在内心深处总有些奇怪的力量使他们在该卖出的时候提不起勇气这么做。或许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在迟疑的这段时间,他们常看到股票又跌了好多点,这时他们会拍着脑袋,大骂自己傻瓜,同时发誓一旦股票一有反弹就走人,“股票跌了这么多,该会有个小反弹吧?”但反弹来到的时候,他们又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因为在他们眼睛里,这时股票的运动又开始“正常”起来。通常,这样的反弹仅是股票在下跌路上的喘气,它很快就要继续要走的路。人性有很多缺陷。人希望股票会怎么运动,认定股票会怎么运动,当股票的运动和预想不符合时,就会认为股市错了,自己没有错。但炒友们必须牢牢记住:股市从来都不错,它总是走自己要走的路,会错的只有人自己。你所能做的只有追随股市。见到危险信号,不要三心二意,不要存有幻想,把股票全部脱手。几天以后,也许一切又恢复正常,你一样可以重新入场。如果能这样做,你将发现你为自己省下了很多焦虑及学费。

华尔街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你在铁路上漫步,见到火车向你冲来,你应该怎么办?你自然应该闪开一边,待火车离去后,你随时还可以重上铁道继续漫步。迟疑不决会危及生命的。在炒股上就是你的炒股生命。上述讲的是一个正常的股票升势所具有的特点。时间的跨度通常比较大,从几个月到几年都说不定。对一般的投资者,能抓住整个“势”的60%-70%就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这也是一般投资者需掌握的。把时间的跨度缩短,我们就回到了技术分析基本知识的部分,判断何时股票的运动正常已经包括了那部分的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正确地感悟股票运动何时正常是最难学的,这也是炒股成功最关键的技巧之一。随着经验的增加,你的悟性越来越好,对股票运动的判断力越来越强,你就能将每次入场的获胜概率从50%提高到60%,甚至70%,慢慢地你就成了炒股专家。就我对这行的了解及体验,没有三年的全职经验连门都入不了。你要准备“熬”。

富向冷中求

冷门股是指交投不活跃及每天成交量低的股票。

跟交投活跃及每天成交量高的股票,刚好相反。

在这一轮的牛市中,根据证券业人士的估测,到目前为止,活跃参与股票交易的,基本上还是来自投资机构,如公积金局、单位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股市中人通常称他们为大户。

至于散户,至今仍按兵不动,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



在所有牛市的初期,甚至中期,在熊市中搞到遍体鳞伤的散户,都心有余悸,他们惊魂未定,担心股市的外势只是虚有其表,恐怕进场后再度中计,因此多数采取观望的态度。

反向策略熊市进场

但是,江山易改,“赌”性难移。这些在鳄鱼潭边徘徊的股友,到股市疯狂时,在贪念的催促下,最终“忍无可忍”,还是跳进鳄鱼潭中,成为鳄鱼的点心,历届牛市历史都是这样重演着。

我一再提醒散户,采取反向策略,在熊市中进场,低价买进优质股,就不动如山,心如英语所说的:“坐着走过牛市”,以逃过股市大鳄的利爪,全身以退。

最好策略以静待动

四十年的股市实战经验告诉我,经验不足,财力薄弱的散户,绝对不是大户的对手,要想打败股市是不可能的,散户的最好策略就是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不与狼共舞,紧握你的股票,最后一走了之,股市和大鳄都奈何不了你。

股市有如过山车,你在过山车的座位上,套上安全带,任由过山车向前窜高逐低,你就是抓紧栏杆不动,你就会安然无恙的到达终站,如果你自作聪明,企图搞花样的话,你准会被摔出车座送命。

大户在股市中,操作活跃,可以赚钱。因为他们具备散户所无法做到的优越条件。

散户如果跟着他们,闻风起舞的话,最终必定遭殃。

因为散户无论在市场情报、经验、资讯和人才素质方面,都不可能跟他们相比。

股市这个充满陷阱的地方,即使专职专业投资者也难免马失前蹄,何况是玩票性质的无知散户呢?

基金不能购冷门股

大户由于资金庞大,交易数量动辄以千万股计,他们通常只对交易量大及交投活跃的优质股感兴趣,对于交投不活跃,难以买到大宗股票的公司,完全不感兴趣,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所管理的基金,投资者随时都可以退出。

当投资者把投资单位卖回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付款给投资者,如果他们所拥有的股票是交投淡静的冷门股的话,他们无法将股票套现,无法应付投资者的“挤提”的话,他们的基金就有可能面对倒闭的危机,所以,基金不能购买冷门股。

冷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

基金对冷门股不感兴趣,往往导致冷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跟热门股形成强烈的对照,热门股受到股票行分析师的青睐,不断的发表研究报告,即使是公司小小的变动,他们也会马上加以分析,作出评估。

所以,热门股,尤其是大资本的优质热门股,它们的价值,尽人皆知,根本不会有隐藏价值的存在。

冷门股就不同了,由于没有人加以分析推荐,交投又不活跃,长期被股市中人冷落,它们被忽略,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

这种股票,只有深读年报,勤于挖掘的投资者,才会发现它们的价值,从而买进,作为长期投资,取得丰厚的回酬。

不买冷门垃圾股

避免投资机构热衷的热门股,把注意力转移至较不热门,长期被忽略的股票,深入挖掘,找出它们的价值,然后好整以暇地买进,作为长期投资,这类股票跌幅有限,上升空间很大,风险也就相应的较低。

但是,投资于冷门股,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买冷门的垃圾股,因为一旦股市大跌,你无法脱售,而所拿着的股票的公司,又长期亏蚀,股票最终可能变成废纸。所以,千万不要买冷门劣股。

冷门股由于交投淡薄,甚至长期没有交易,在这种情形之下,跟非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在买进的时候,就应抱着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态度,准备长期锁在保险箱中。

这种投资法,只有买进盈利长期上升,资产自动增值及负债低的公司,才有可能取得丰厚的回酬,你以低价(以每英亩的买进价格为标准)买进油棕成长股,长期持有,几乎是稳赚的。

有行无市怪现象

买这类股票,享受不到买热门股的刺激,但回酬往往是更可靠及更丰厚。

冷门股之所以会变成冷门,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股票操在大股东手中,不会轻易脱售,形成在股市中流通的股票越来越少。

另一个原因是买这些优质冷门股的散户,都是长期投资者,买进后就不卖,结果股市中的流离股进一步减低,形成了有行无市的怪现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冷门股多数是资本小的公司,在股市中流通的股票原本就不多,若有人发现其价值,长期吸购的话,票数就更加少,成为冷门股中的冷门。

不可借钱购买

由于冷门股难买难卖,所以,千万不可借钱购买,否则的话,当股价暴跌时,你可能面对银行逼仓,银行不会理会股票的价值,他们的唯一目标是卖掉你的股票,收回债款。所以被逼仓的冷门股,跌幅往往惊人的大。

即使在目前的牛市中,仍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冷门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良好的业绩纪录,资产雄厚,更重要的都是拥有大量现金的公司。

它们每股拥有的现金为:格林尼(RM1.00);哈礼申(RM0.84);菲马机构(RM1.16);KESMI(RM0.76);RCI(RM0.53)。

格林尼的母公司为林威,该公司拥有大量未种植土地,每年增种新树整1万英亩;哈礼申是由印尼华侨控制,菲马集团(Kumpulan Fima)拥有菲马机构(Fima Corp.)约60%股权,KESMI是由新加坡人控制;RCI的母公司为美佳第一控股(MFCB)。


富向冷中求

冷门股是指交投不活跃及每天成交量低的股票。

跟交投活跃及每天成交量高的股票,刚好相反。

在这一轮的牛市中,根据证券业人士的估测,到目前为止,活跃参与股票交易的,基本上还是来自投资机构,如公积金局、单位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股市中人通常称他们为大户。

至于散户,至今仍按兵不动,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



在所有牛市的初期,甚至中期,在熊市中搞到遍体鳞伤的散户,都心有余悸,他们惊魂未定,担心股市的外势只是虚有其表,恐怕进场后再度中计,因此多数采取观望的态度。

反向策略熊市进场

但是,江山易改,“赌”性难移。这些在鳄鱼潭边徘徊的股友,到股市疯狂时,在贪念的催促下,最终“忍无可忍”,还是跳进鳄鱼潭中,成为鳄鱼的点心,历届牛市历史都是这样重演着。

我一再提醒散户,采取反向策略,在熊市中进场,低价买进优质股,就不动如山,心如英语所说的:“坐着走过牛市”,以逃过股市大鳄的利爪,全身以退。

最好策略以静待动

四十年的股市实战经验告诉我,经验不足,财力薄弱的散户,绝对不是大户的对手,要想打败股市是不可能的,散户的最好策略就是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不与狼共舞,紧握你的股票,最后一走了之,股市和大鳄都奈何不了你。

股市有如过山车,你在过山车的座位上,套上安全带,任由过山车向前窜高逐低,你就是抓紧栏杆不动,你就会安然无恙的到达终站,如果你自作聪明,企图搞花样的话,你准会被摔出车座送命。

大户在股市中,操作活跃,可以赚钱。因为他们具备散户所无法做到的优越条件。

散户如果跟着他们,闻风起舞的话,最终必定遭殃。

因为散户无论在市场情报、经验、资讯和人才素质方面,都不可能跟他们相比。

股市这个充满陷阱的地方,即使专职专业投资者也难免马失前蹄,何况是玩票性质的无知散户呢?

基金不能购冷门股

大户由于资金庞大,交易数量动辄以千万股计,他们通常只对交易量大及交投活跃的优质股感兴趣,对于交投不活跃,难以买到大宗股票的公司,完全不感兴趣,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所管理的基金,投资者随时都可以退出。

当投资者把投资单位卖回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付款给投资者,如果他们所拥有的股票是交投淡静的冷门股的话,他们无法将股票套现,无法应付投资者的“挤提”的话,他们的基金就有可能面对倒闭的危机,所以,基金不能购买冷门股。

冷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

基金对冷门股不感兴趣,往往导致冷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跟热门股形成强烈的对照,热门股受到股票行分析师的青睐,不断的发表研究报告,即使是公司小小的变动,他们也会马上加以分析,作出评估。

所以,热门股,尤其是大资本的优质热门股,它们的价值,尽人皆知,根本不会有隐藏价值的存在。

冷门股就不同了,由于没有人加以分析推荐,交投又不活跃,长期被股市中人冷落,它们被忽略,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

这种股票,只有深读年报,勤于挖掘的投资者,才会发现它们的价值,从而买进,作为长期投资,取得丰厚的回酬。

不买冷门垃圾股

避免投资机构热衷的热门股,把注意力转移至较不热门,长期被忽略的股票,深入挖掘,找出它们的价值,然后好整以暇地买进,作为长期投资,这类股票跌幅有限,上升空间很大,风险也就相应的较低。

但是,投资于冷门股,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买冷门的垃圾股,因为一旦股市大跌,你无法脱售,而所拿着的股票的公司,又长期亏蚀,股票最终可能变成废纸。所以,千万不要买冷门劣股。

冷门股由于交投淡薄,甚至长期没有交易,在这种情形之下,跟非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在买进的时候,就应抱着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态度,准备长期锁在保险箱中。

这种投资法,只有买进盈利长期上升,资产自动增值及负债低的公司,才有可能取得丰厚的回酬,你以低价(以每英亩的买进价格为标准)买进油棕成长股,长期持有,几乎是稳赚的。

有行无市怪现象

买这类股票,享受不到买热门股的刺激,但回酬往往是更可靠及更丰厚。

冷门股之所以会变成冷门,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股票操在大股东手中,不会轻易脱售,形成在股市中流通的股票越来越少。

另一个原因是买这些优质冷门股的散户,都是长期投资者,买进后就不卖,结果股市中的流离股进一步减低,形成了有行无市的怪现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冷门股多数是资本小的公司,在股市中流通的股票原本就不多,若有人发现其价值,长期吸购的话,票数就更加少,成为冷门股中的冷门。

不可借钱购买

由于冷门股难买难卖,所以,千万不可借钱购买,否则的话,当股价暴跌时,你可能面对银行逼仓,银行不会理会股票的价值,他们的唯一目标是卖掉你的股票,收回债款。所以被逼仓的冷门股,跌幅往往惊人的大。

即使在目前的牛市中,仍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冷门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良好的业绩纪录,资产雄厚,更重要的都是拥有大量现金的公司。

它们每股拥有的现金为:格林尼(RM1.00);哈礼申(RM0.84);菲马机构(RM1.16);KESMI(RM0.76);RCI(RM0.53)。

格林尼的母公司为林威,该公司拥有大量未种植土地,每年增种新树整1万英亩;哈礼申是由印尼华侨控制,菲马集团(Kumpulan Fima)拥有菲马机构(Fima Corp.)约60%股权,KESMI是由新加坡人控制;RCI的母公司为美佳第一控股(MFCB)。


生活真是无奈

生活真是无奈,现实这么残酷.
  
  看那么多的人天天过的是如此的快乐,为何自己却那么压抑.为什么?
  
  背负着许多的压力,我快垮了,还要强忍坚强.
  
  压力是自己给的吗?我想不是.
  
  面对前途,我很迷茫,面对生活,我想流泪.
  
  每天的这个时候,我都习惯了去反复的回顾自己从认识自己的名字那天开始到现在所走过的路,所经过的这些日子.总是觉得自己更多的是失败.
  
  路是自己选择的,我不能抱怨别人.曾有的梦想和仅存的自信,在生活中正一点点的消逝掉.
  
  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我即将被打垮掉.
  
  该面对的我能选择逃避吗?该承受的我还能抛弃?
  
  无奈无奈.....................
  
  或许真该好好反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是在提醒自己吗?我在给自己信心吗??????
  

人生的路怎么走才最值

价值,在任何年代,任何时间,都是经常被人们所提及的一个话题。
   在这个纷飞的年代,人们都在追求各种名利,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可是在追求这些的同时,到底是有多少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来努力去奋斗达到目标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生的价值。
   其实,价值观在哲学里,是个很深奥的词语,一般人都很难悟透,不过我觉得,这个也不见得非得弄明白,最需要明白的反倒是,自我的价值,人生之路是长远的,虽然的、平淡是真,即使平淡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但是每个人的思想不同,走的路不同,理想不同,思想不同,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当然也大不相同。
   而以目前我的层次,最基本的价值,就是能按照自己感兴趣爱好的事情去做,去努力,去奋斗,这才是我价值的体现。然而,这些真的很难很难。为什么人选择自己爱好的东西去做需要具备独有的胆量,固执坚持的思想呢?真的很难理解。
   而我,何时才能有胆量开始自己的这条路呢?难道是真的害怕失败,自己没有尝试又怎么会知道失败呢?没有尝试不就是最大的失败吗?顿悟,原来自己还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人生的路怎么走才算值,才不枉费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十年。我总是在想,当我老去的那时,我能问心无愧的对自己说声,这辈子我走的这条路,我经历过,我努力过,我尝试过,我奋斗过,我成功过,那么我这辈子就算值了。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New Fund: Public Islamic Treasure Growth Fund & Public Sukuk Fund

Public Mutual recently launched two local funds. One is an equity growth fund, while another one is a bond fund.

Public Islamic Treasures Growth Fund (PITGF) seeks to achieve capital growth over the medium to long-term period by investing primarily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 which comply with Shariah principles.

The fund will invest in Shariah-compliant securities with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up to RM6 billion at the point of purchase or companies which form the bottom 30% of the cumulative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the market which the stock is listed on at the point of purchase. The fund will focus its investment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with equity exposure ranging 75% - 98% of its NAV. To achieve increased diversification, the fund may invest in selected foreign markets if the returns are assessed to be promising.


Another SUKUK fund in the selves?


Meanwhile, Public Sukuk Fund (PSKF) seeks to provide annual income through investments in sukuk and Islamic money market instruments, by investing at least 75% of its NAV in a portfolio of sukuk such as sovereign sukuk and corporate sukuk with the balance invested in Islamic money market instruments. To achieve increased diversification, the fund may invest up to 30% of its NAV in foreign sukuk if the returns are assessed to be promising.





US rating cut: Should we buy now?

To answer that million dollar question, please let us examine the whole situation. First, what actually caused the market to slump? Second, the correction is short or long-term? In the end, it depends on how gut are you as an investor in this sentiment driven market.

What actually caused the market to slump?
Panic selling is my answer. Simple and straight to the point. Investors are so scared that they can't figure out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after S&P downgraded US long-time AAA rating.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US was being downgraded. No previous record for investors to forecasts, so dump first la. Herd mentality is playing a very crucial role now (again).


Short or Long-term correction?


As mentioned, panic selling also means short-term correction. People are throwing their assets at a discounted price for the sake of getting their sleepless night away. After awhile, then only they realized that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not as bad as they think. Then, investors will come back to the "playground".


The panicky Good news?
While bear market set the stage last week, US did reported a few surprising announcements as below:
unemployment rate fell slightly in July to 9.1% as compare to 9.2% in previous month
payroll salary is increasing again in July (boosting consumer spending going forward)
2nd quarter corporate earnings are better than many analysts forecast
After all, only S&P cut US rating while Moody's and Fitch still maintain the AAA rating
Commodities price came down so much which would put less pressure on inflation


Despite the good news, seems like the market was conquered by negative vibes successfully distributed by S&P. Finance Malaysia believes the market will sooner or later realized that the world economy is actually still recovering, albeit slowly. Investors will come back again in medium term owing to a few catalysts to rejuvenate investors' sentiment. Who knows QE3 is in the making?

投资单位信托前该注意的 5 件事项

单位信托基金 - 是近几年来很多人都会听到的个人理财产品, 其实早在 70 年代时这项产品就有在我国发行了,只不过很少人知道而已。

近 10 年以来, 单位信托基金不断的被单位信托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等的一系列广告推销出街,以及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 和 银行服务员用他们所学的 “五花八门” 推销技巧给大众作介绍后,人们就开始对这产品从 “根本不懂” 到 “还懂一点” 的阶段了。

就是这个原因,很多人还是对单位信托基金抱着不正确的态度来投资,结果街上又多了一个对这个产品有 “误解” 的人咯。



其实要开始投资单位信托基金时,只要注意以下的 5 件事项, 就可以减低你的投资风险而帮你达到你的目标了。

1) 你的投资目的是什么 ? (Investment Objective)
你是要建立你个人的退休基金? 还是你孩子们的教育基金?又或者是要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呢?
注 : 很多人投资就是要赚钱,而当他们的投资项目短期内不赚反亏时,他们就会立刻放弃掉这产品。他们终会被眼前的状况搞得自己很情绪化的忘掉原本投资的目的了。。。

2) 你的投资期限是多少年? (Investment Time Horizon)
是 5 年? 7,8 年? 10 年? 还是 15, 20 年甚至更长呢?
这是关系到每个投资者的年龄, 投资目的,回报率和其他因素来判断的。

3) 你是属于那类型的投资者 ? (Investor Risk Profile)
你是属于保守型,中等型还是积极型的 投资者呢?
这是需要有经过专业训练以及持有专业执照的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 才可以帮你找出你是那类型的投资者。
当然有时后一些没有以上条件又没有经验的 “顾问” 或 “服务员” 只要把你的个人资料输入电脑,然后再让电脑来帮你来分析也有的啦。。。 这事常发生在银行里呢。。。

4) 身为投资者,你应该扮演那些角色 (Investor's Roles)
因为单位信托基金投资是一项中长期的投资 ( 5 年到 10 年以上 ),所以在这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事故的变化,包括个人家庭,个人财务,市场的变化等等。。。 身为投资者的您有需要时一定要主动的向你的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 沟通。
还有就是要时常配合你的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 的指示, 最好是你自己也参与一起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决定。
如果你是直接在银行里做投资的话,那就会比较难一些,因为在里边工作的员工们会时常更换,所以在沟通上会比较困难点。

5) 你的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应该要为你做的事项 ( Unit Trust Consultant's Duties )
刚才我提过,单位信托基金投资是一项中长期的投资,是一个过程。 在这过程里你的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 会提供给你怎样的服务,你应该要向他 / 她 了解一下。

如果你在投资单位信托前,有注意以上的 5 件重要事项的话,那么你就比较容易选择一些更适合你的基金来投资而去达到你的财务目标了。

当然,单位信托基金投资只是投资产品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想要更有效的在理财过程中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以及目标,你就得适当分散你的投资项目,更加要找到一位专业的财务 / 理财规划员在你左右咯。。。

注 : 以上的 5 件重要事项只是在投资单位信托基金之前得注意的事项。 至于怎样设计一个合适你的投资方案, 一名专业的单位信托顾问 / 代理 会知道如何为你设计出你个人的投资项目计划的。

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

不要做银行的大儿子

我一向来主张不要把闲置的钱放在银行做定期存款,而应该要做的就是拿去投资。虽然我主张尽可能的把所以闲置的钱拿去投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银行户口里不用多少有点钱。我认为那些还单身寡人的,只要存个约3个月的生活开支费用供紧急时候使用就可以了!至于已经成家有老婆孩子的,则储备约6个月的资金在银行就没问题了,多余的钱就拿去投资。

无可否认的,定期存款给一般大众很大的安全感。不过,这种安全感只能在短期内给你这种感觉,时间一长它将会是你的梦魇,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率永远都比定存利率快很多。放在银行的钱,每年只会为你在本金上增加个2.75%,而你的本金在通膨率的侵袭下,购买力已有所下滑。

打个比喻,你存了一万令吉做定存,年利率为2.75%,当年的实际通膨率为6%。一年过后,虽然表面上你的定存结余是10275令吉,不过因为通膨的关系,你这笔钱的实际购买里已经不到一万令吉。

另一方面,如果你把这一万令吉拿去投资在一间年年赚钱的公司股票,每年的股息也是和定存一样就好。虽然通膨造成物价上扬,不过公司售卖的产品价格也会跟着调升,以保持公司的赚幅,所以盈利方面还是会稳步上升。盈利不错,除了派发的股息会增加之外,公司股价自然会慢慢上升,这种结果是双面的。

存放在银行的存款是固定的,它不会随着任何事物而变动,存户得到的就是每年到期的利息。而把钱投资在股票上,本金会跟随的股价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也许因为本金的波动,使到本来风险承受度就不高的普罗大众心甘情愿的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被通膨这支猛兽侵略。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在市面上也是有很多的投资工具,只要我们多放点心去研究、了解,投资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投资要趁早

股票投资,越早开始越好。开始得越早,成功的机会越大。我这里所指的“成功”,有一个定义,就是达到“财务自主”。“财务自主”是指在我们退休后,有足够的金钱让我们无愁无忧地安度晚年,不必再为五斗米而折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确保在退休后收入不会中断。理想的数目是在退休后,每个月仍能保持你最后一个月薪金的收入。

终身领薪梦想成真

如果能做到每年收入跟着通货膨胀率而增加,以保持生活素质,那就更妙。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单靠薪金的收入。一定要学习投资,才能使终身“领薪”,梦想成真。投资要成功,经验扮演决定性的角色。经验必须来自实际投资。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诀窍。要摸清楚这诀窍,需从实际的工作中去体验,才能融汇贯通,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每个行业都有陷阱,必须深入其中才能学习避开陷阱的本领。就好像埋满地雷的战场,必须亲临战地,才有可能探测到地雷所在地,若置身战地之外,是不可能找到地雷的。避开投资陷阱,需靠经验的启发,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累积经验需要时间。没有经过这个过程,你很难在投资这个领域中生存。

残酷环境生存经验

一头从小养在笼中的狮子,食物不劳而获,长大后放归山林,难以生存。因为它缺乏捕捉别的动物的技术训练和经验。我最近到墨尔本的乡下,跟一对朋友夫妇住了一个星期,他们退休后在一个风景幽美的山谷,筑室而居,过着隐士般的退休生活。闲来无事,养了一群鹦鹉,其中大部分是以蛋孵出,从小在笼中长大。他们告诉我,这类鹦鹉放归山林,根本无法生存。因为他们没有在残酷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条件。

中彩票的人,很少发达。因为财富是从天而降,并非长期累积而成。中奖人没有投资经验,缺乏判断投资计划可行性的能力,骤然得到大笔资金,在一连串不当的投资中消融了,最后打回原形,仍旧两袖清风。

我们常常听到“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第一代亲力亲为。通过艰苦奋斗致富,洞悉经营窍门,财富得来不易,懂得珍惜,才能持盈保泰。第二代目睹第一代创业艰辛,在第一代的提携栽培、竞竞业业、如履薄冰、故能“守业”。创业难,守业亦不易。第三代在富裕中成长,不知创业艰辛,故不知珍惜;心智未经磨炼,不思进取,反而把精神化在争夺财产上内斗,导致家族分裂,故事业多毁在第三代手中。

吸取教训提升技术

股票市场千变万化,股票投资风险高,挑战大,非有丰富经验,难以成功。而累积经验,需要时间和实战体验;年轻时就投入,使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磨炼,身经百战而来的经验,是你的无价之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在投资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可能犯错,年轻就开始投资,使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吸取教训,提升你的投资技术。跟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和经验的丰富,使你由“错多对少”,逐渐提升至“对多错少”,使你稳步走上成功的投资之路。

最理想的投资年龄是从走出校门,找到第一份职业时开始。除了经验以外,股票投资需要对上市公司有深入的认识。深入的认识,来自长期做功课。根本没有捷径可行。

故投资要趁早,越早越好。现在就开始。

未来将会更好的贺特佳(HARTA,5168)

贺特佳(HARTA,5168)在截止30-06-2011首季的业绩经已出炉。贺特佳(HARTA,5168)的盈利暴涨32.11%,3个月的净利达5477万4000令吉,较前期只有比前期4146万1000令吉。营业额更从前期1亿6995万8000令吉,增加29.074%至2亿1937万1000令吉。

这也是贺特佳(HARTA,5168)连续多次打破自己的盈利纪录,贺特佳(HARTA,5168)目前已可和另一间大型手套制造商顶级手套(TOPGLOV-7113)抗衡,而盈利更已超越顶级手套(TOPGLOV-7113)。小弟曾说过贺特佳(HARTA,5168)被视为是大马最有潜力的手套制造商,而贺特佳(HARTA,5168)一直增加的盈利同时也代表了这一点。

贺特佳(HARTA,5168)能够在手套业里脱颖而出,全赖于将公司的业务从从天然胶手套转向丁晴手套。而销量也在欧洲取得良好的反应,同时也让贺特佳(HARTA,5168)晋升为全球最大的丁晴手套制造商。同时欧洲的销量也占了贺特佳(HARTA,5168)总销量的30%。

贺特佳(HARTA,5168)所生产的手套将出口至全球39个国家,贺特佳(HARTA,5168)在去年也曾获得亚洲福布斯选为200间最佳的市值10亿以下公司。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钱的三种用途

假如你手头有1万元,你会怎样用它?
用钱也好像赚钱一样,花样百出。怎样用法,是个人的选择,无所谓好不。

对我来说,钱的用途有三。

第一种:存银行,这是下策。
理由: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把钱长期存放银行,最后得不偿失。
是的,存款人是会得到一点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发达的多数是付利息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利用别人的钱去赚钱。
收利息人很少有发达的,因为他只懂得利用自己的钱去赚钱,自己的钱有限,所得回酬微不足道,怎能发达?
做生意、投资而发达的人,我见得多了,可从来没听说过有靠利息收入而发达的。
投资家向银行借钱投资,获丰厚回酬而致富,所借的正是你存在银行的钱,你为什么不自己投资而致富?
长期把钱存放银行,吃亏的既然是存款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排除去存款?
答案是(1)不懂得投资;(2)因为害怕失掉。
钱赚来不易,害怕失掉它,这是投资的最大心理障碍。
吃亏总比亏掉好,所以大部份人选择定存。

第二种:花掉,这是中策。
三十年前,7万令吉就可以买到一间独立式洋楼。
三十年后的今天,7万令吉只够买一间廉价屋。
通货膨胀是金钱之大敌,它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吃掉金钱的价值。
如果你不会投资,与其把钱长期存在银行,不如把钱花掉更合算。
同样数目的钱,现在所能买到的东西,肯定比将来的多。

第三种:投资,这是上策。
把钱投资在可以增值的资产,或是可以使钱生子又生孙的事业上,似雪球般越滚越大,抵消通膨而有余。
钱永远不够
你只应把相当于六个月生活费的钱存放在银行,其余的应全部用来投资。
一有多余的钱就投资,不要等待存到所谓“足够”时才投资。因为钱永远是不够的。
切勿把钱花在购买消费性的资产上,如汽车,它的贬值比货币的贬值更快,你会遭受通膨加贬值的双重损失。

采用上策,你有机会成为富人。
采用中策,你享受了人生。
采用下策,你注定一辈子平凡。

你属于那一种人,决定于你采用何“策”

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为何没有第二个巴菲特?


世界500名最富有的人,都是靠经营某种事业成功而致富的,巴菲特是惟一“不事生产”,单靠股票投资而挤身世界500强者。他的财富,仅次於世界首富茨盖。

研究巴菲特成功秘诀的书,少说也有一两百种,模仿他的投资法的人,当不在少数,然而世上却未闻出现第二个巴菲特,何也?

实际上,在美国,曾有不少基金经理,师法巴菲特之投资法,对巴菲特亦步亦趋,却没有听说有那一个基金,创造了如巴菲特般的辉煌业绩。

不仅是巴菲特,其他投资大师,都成为无数投资者崇拜的偶像,如彼得林奇(Peter Lynn)、邓普顿(Sir John Teupleton)、菲力辉塞(Philip Fisher)、罗杰斯(Jim Rogers)等,都是投资界巨人,为基金投资者创造庞大的财富,本身也成为富豪。

这些杰出的投资家,都曾著书立说,与投资大众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私淑这些大师的人,难以计数,然而却没有听说有第二个彼得林奇、邓普顿、菲力辉塞、罗杰斯的出现,何也?

原来学习任何的技艺,或从事任何的事业,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方法”,第二个层次是“心法”。

长期醖酿

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自不同”,师傅可以教你怎样变戏法,而且只要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学会,因为这是“方法”,“方法”是基率的技术,但是如何把戏法变得“巧妙”,就要提升到“心法”的层次了,“心法”是天份。

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综合体,必须经过长期的醖酿才能得到,这就要靠徒弟自动自发的去摸索,去不断的练习,才有可能成功,所谓“熟能生巧”,要“巧”,必须“熟”,熟到极点,则“心法”自然水到渠成。

譬如打球,教练可以教你“方法”,但是要成为奥运会冠军,就要靠运动员本身的资质、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累积,到了“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白话:用心神去领会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器官(指手)的作用停止了,只是心神在运行操作)(庄子“养生主”)。

到了上下纵横皆如意的境界,“心法”就产生了。

又譬如武术,师傅可以教你如何使刀弄棍,而且一般资质的徒弟都学得懂,因为这是“方法”。

不假思索

但是,在迎敌时,你如何见招拆招,化解对方的攻势,就必须学到不假思索就作出反应的地步才行,如果你的招数停留在“方法”的层面,对方出招时你才来想一想用什么招数去应付,肯定一败涂地。

武艺练到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的出招的地步,才可以成为“高手”,“高手”必然有“心法”。

再譬如驾车,你的驾车技术必须到了不假思索就摆动驾驶盘的地步,才可以避免车祸。

如果你看到一只野狗突然奔出公路,你才来思索要把车子摆向何方,你准会出事,不假思索就把车子驾到左方或右方,避开野狗,其实就是“心法”在操作。

股票投资亦如此,尽人皆知低买高卖可以赚钱,何以那么多人赔本?何以在低的时候不买,高的时候不卖?为什么低不买却高买。高不卖却低卖?

因为你还停留在“方法”的层面,没有到达“心法”的层面。

在“方法”的层面,你在股价低跌时,希望跌得更低,所以始终不敢出手,也不知如何出手。

就好像只懂得花拳绣腿的武师,见对方使出一记“黑虎偷心”时,才来思索如何拆招,已是太迟了。

低不买,是因为你平时不做功课,不知股票的价值,所以不敢买进。

勤做功课做到“低买”

如果你平时勤做功课,对股票的价值了然於心,当股价跌到低水平时,你知道价值是被低估了,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买进的胆识,做到“低买”。

让我举一个实例:去年当嘉利丹(Kretam)的股价徘徊在1令吉20仙的水平时,我曾向一些股友建议买进,但多数人的反应是“这是一只劣股”,不要买进。

因为他们所记得的,是10年前的嘉利丹,那时嘉里丹由于属下股票行、高达2亿多令吉的烂账而陷入困境,几乎没顶。

该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发出一系列的可赎回及不可赎回债券,这些债券利息和数额各异。

该公司靠着3万6000英亩油棕园的盈利,加上脱售一些非核心资产,逐步赎回债券,加以注销,经过了将近10年的奋斗,终於一步一步的还清债务。

到去年8月时终於无债一身轻,手头甚至还有数千万令吉的现金,试问一家在沙巴拥有3万6000英亩油棕园,完全没有负债的公司,怎么会出毛病?怎能称为“劣股”?

为什么嘉利丹会给投资者以“劣股”的印象?

原来该公司的债券有多种,利息和还期不同,该公司忍辱负重,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赎回,每年赎回的数额,胥视公司的盈利而定,除非肯下工夫去挖掘这些资料,又长期追踪该公司财务进展情况。

错失良机

否则,很难了解该公司的实况,到投资机会出现时,投资者脑海中只记得10年前嘉利丹陷困时的惨状,看不到火浴后重生的嘉利丹,就这样错过了低价买进嘉利丹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是多数人不了解油棕园的价值。

目前沙巴油棕园每英亩的市价高达2万5000令吉,假如以每股1令吉20仙买进嘉利丹,等于以3亿令吉购买3万6000英亩油棕园,平均每英亩买价约为8000令吉,以8000令吉买进价值2万5000令吉的油棕园,风险何在?

为什么不买,因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没做功课。

特此声明,我只是举嘉利丹为实例,说明何以投资者做不到“低买”,并非推荐投资者买进嘉利丹。

提升层次

毕竟现在嘉利丹的股价已直逼2令吉20仙,而不是1令吉20仙了。

如上所说,投资者若无法将自己提升到具有“心法”的层次,岂不是没机会在股市赚钱?

(上)

为何没有第二个巴菲特?(下)●

是的,如果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就非有巴菲特的“心法”不可,很少人能达到巴菲特的“心法”水平,所以很少人,甚至没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但是,身为普通人的散户,也不必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只要能做到每年取得15%复利增长率的成绩,投资30年,到退休时就可以做到“财务自主”,做个有尊严的乐龄人。

身为凡夫俗子,我们只要坚持一些原则,脚踏实地进行投资,不投机,不取巧,就可以取得可观的投资成绩。

财富不能无中生有

这些原则包括:

1.一定要相信:财富不能“无中生有”,一定要有“价值”作为后盾,才能持久。没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泡沫”,随时会消失。没有价值的股票,有如建在沙丘上的大厦,随时会倒塌。

2.没有成长的股票不会增值,成长时有时无,甚至负成长的股票价值飘浮不定,股价随之起舞,很难捉摸。

3.最好的股票,是盈利长期保持稳健成长的公司的股票,稳健但长期成长,胜过高成长但不稳健的股票。成长率不必高,只要年年取得15%以上的成长,就可以成为蓝筹股,值得长期持有。

4.价值“需要时间去创造,不能一蹴即成。果子需要时间成熟,树木需要时间成长,同样的,生意需要时间去完成。

生意是一种过程,从买原料,制成产品、销售、收账,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完成,需要按步就班进行,绝无魔术可变。

你必须给时间让你所投资的公司去完成这个过程,为你创造价值,故投资宜长期,长期才能累积财富,并无捷径可循,快餐式的投资无法致富,快速致富根本行不通。

5.长期投资只需看股市大势,不必理会短期的波动,预测短期股市成功的巴仙率很低,不值得去尝试。

股市的运作有如一场球赛,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把球打向那一个方向。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你又怎样能打败对手?

参与大马股市的,少说也有400万人,等于有400万种想法。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说:河中之鱼悠游自在,所以很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秋水”)

同样的,你只是400万投资者之一,怎么知道其他399万9999名投资者在想什么?

股市只看大势即可

又何况世界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大事,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想法,预测他们的动向是白费心机。故股市只看大势即可,不必理会短期波动,大势如潮汐,可以预测,短期波动如波浪,千变万化,根本不能预测。

股票投资,如果要取得大师般的超常成绩,就要有大师“心法”的层次,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作为普通人,只要能取得超越大势的成绩,已属杰出投资者。

你若能坚持以上5原则,即使没有特出表现,要在退休时达到“财务自主”,绝对可能!

投资大师也犯错(9) 彼得·林奇:管好情绪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虽然是投资市场中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说,一个投资者之所以能获得骄人成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成功的投资者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他认为,一个投资者如果在情绪上失控,那么他的投资就会带来危险。

彼得·林奇之所以这样肯定“情绪”在投资中的重要地位,是因为他自己曾经因为情绪失控而酿成过大祸。

1987年,对彼得·林奇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当时全美国的经济稳定向上,股市也持续着乐观的趋势。

他凭直觉主观地认为,当时股市大盘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巨大的波动。

于是,他大胆地投资,基金配置几乎达到了满仓。

彼得·林奇也认为,不会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于是就放心出门度假去了。

结果,就在他高高兴兴地在外地度假时,股市大盘突然暴跌,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甚至没有缓过神来。

接着,彼得·林奇就接到通知,他的基金被大量赎回。

手忙脚乱

为了把手头还在迅速下跌的股票变成现金,他很狼狈地不停变卖股票,结果他的投资形成恶性循环,他把该卖的和不该卖的全都一股脑卖了。

很显然,这个时候彼得·林奇的情绪又从过度的放松,突然转变成了过度紧张的情绪上的盲点。

当时的他,完全失去平时的从容和睿智,开始手忙脚乱起来,结果,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为自己不合理的情绪波动付出了高达10亿美元代价。

这次教训让他感悟颇深,了解到自己是栽在自己的情绪上,经过反思,他总结出了三条投资必须遵守的原则。

1. 优秀的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冷静。

2. 优秀的投资者,必须要有耐心。

3. 优秀的投资者,必须让自己保持理性。
●南洋商报

养成投资成功的习惯

影响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所形成的,做得多了,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身心的一部份,所谓习惯成自然是也。

养成习惯之后,当他处在同一个环境中时,他的潜意识就会指示他做同样的动作,他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去做,做得多了,就变成上瘾,一旦上瘾,就很难改掉,故习惯可改,上瘾难戒。

从“瘾”字的部首为“疒”,可以看出“瘾”是一种病态,除非有巨大的决心,瘾将陪一个人走完他痛苦的一生。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使你一生受惠,坏的习惯戕害你一生。就以股票投资来说,如果你养成坏的投资习惯,而这习惯又慢慢的发展成“瘾”,那么你就不可能投资成功,最好的选择是退出股市。

天堂地狱一念间

正如我所说的,习惯未到上瘾的地步,是有可救之药的。如果你想在股市成功,请你现在就下决心,改掉使你失败的投资习惯。

改掉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

因为在驱除坏习惯之后所留下的真空,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填满它的话,坏习惯会故态复萌,重新抬头,那时要再扑灭它,就要有更大的决心,成功的机会就降低了。

所以,改掉坏习惯和培养好习惯,必须同步就行,才能奏效,使你的投资走上成功大道。

首先你一定要检讨你自己,你在股市一、二十年,竟然一无所获,以至搞到焦头烂额,足以证明你现在所用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果经过一、二十年都还赚不到钱,除非你改弦易辙,你不可能在股市赚钱,那是肯定的。

股市本身是中性的,如果你态度正确,股市将是一座金矿,如果你态度错误,股市将是你的坟墓。是走向天堂还是地狱,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改掉坏习惯,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习惯1 买卖不应频仍

第一个导致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买卖过于频仍。

大部份人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买卖越多,动作越快,赚钱就越多,殊不知适得其反。在股市中越活跃的人,越难赚钱,在股市中被烧伤手的都是那些抢进杀出的投机客。

股市中的“过动儿”,都是玩短线的投机客,短线投机必须有预测股市动向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利,而要预测短期股市的动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是的,预测偶尔会准确,但长期来说,失败的巴仙率肯定远远的超过成功率,如果你在股市中进出一、二十年,仍无法藉此累积财富,就证明此路不通,这是一条死胡同,越早离开对你越有利。

动作越少越好

有些人在股市中,动作频仍,养成了天天抢进杀出的习惯,到达了“成瘾”的地步,不买不卖,周身不自在。

尤其是在活跃的牛市中目睹“赌友”呼卢喝雉,他难耐寂寞,贪念顿起,就不知不觉加入战围,殊不知这是一条不归路,陷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于万劫不复之地,实在可怜。

你如果想在股市赚钱,当务之急,就是马上减少交易的次数。

记住,动作越少越好,在股市累积财富的,都是不活跃的投资者。

马上戒掉短线投机的恶习,转而养成长期投资的好习惯,痛下决心,现在就改,不要等到明天,如果你找藉口,原谅自己,你将永远改不了。

习惯2 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导致投资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不能控制你的情绪。

大部份失败者都是因为压制不了买进卖出的冲动。

他们的行动,是由情绪控制。

在熊市中,股价跌到离谱的低点,当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本来是最好的买进机会,但他们的心,被恐惧所笼罩,使他不敢买进,使买进良机,与他擦身而过。

在牛市中,股价已登峰造极,股票价值已被严重高估,原本是最好的卖出时机,但他抑制不了贪婪的驱使,反而高价买进,使他成为“高买”的牺牲品。

不轻信消息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参股之前必须慎重考虑,才作出决定。

如果你在牛气冲天,或在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下,或是受到谣言的驱使,未作深入的考量,就贸贸然投入巨资,你不大可能成功。

无论消息多么好,你都不可冲动,把动作放慢一些,最好是走到股票行外面,吸一口新鲜空气,使你的情绪平静下来,使你的头脑清醒过来。

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消息”其实是一个陷阱,太好的消息,通常都不是好消息,不可轻信。

你有买进的冲动,是因为你怕失去机会,其实,那是过虑,你的投资经验丰富后,你会发现,你所买进的为你赚取庞大盈利的,都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才买进的好股,很少是在仓促间买进的“明星股”。

请不用担心失去机会,因为只要股市存在,机会就存在,没有买到一只股票,焉知不是塞翁失马?

所以,不要急,慢慢选,细细挑,上市公司1000家,你一定可以买到你心仪的好股。

习惯3 只信事实 不信意见

第三个习惯是只相信“事实”,不相信“意见”。

“事实”是以确实的资料作后盾,“意见”往往是一种猜测。

这是一只好股,因为它有长久的盈利纪录,有合理的股息,稳健的财政情况,可靠的掌舵人等等,这些都是年报中白纸黑字印出来的,并不是猜测,根据“事实”作出决定,可以减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如果有人说这是一只“好股”,但没办法提出事实来证明,这是“意见”,意见往往是免费的,可能是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含有毒素的、信不得。

巴菲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你是根据事实作出的。”

大马股市有400万股民,每一个人意见不同,所以有400万种意见,但大马有1000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只有一套事实和数据。

一家公司绝对不能有两种事实和数据,否则,可能会面对除牌的惩罚,故事实和数据可靠,意见不可靠,投资所涉及的款额动辄以万令吉计,怎可根据不可靠的意见作出投资决定呢?

你不觉得很荒谬吗?很幼稚吗?

习惯4 靠人不如靠己

第四个习惯是靠自己,不靠别人。

大部份投资者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总喜欢问别人股市会起吗?会跌吗?什么股值得买?什么时候该卖等等。

自己不动脑筋,以别人的意见为依归,殊不知那个“别人”也并不比他高明,结果是问道于盲。

自己动手做功课吧,那才是长久之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向别人讨鱼吃,自己学习捕鱼,那才是治本之道。

全球有70亿人口,就有70亿张不同的面孔,你绝对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孔。

同样的,400万大马股民,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想法、教养、价值观、人生观、态度,甚至嗜好,都完全不同,所以,你应该确立一套适合你应用,为你带来绩效的投资法。

如果此法长期为你赚到钱,就表示你找到了你的秘诀,坚持下去,不要三心两意,不要舍弃你的强点而采用别人的弱点。

钱是要你自己去赚的,别人没有替你赚钱的义务。

你亏了本,你有切肤之痛,别人却毫无感觉,他为什么要花精神为你筹划赚钱呢?

路要你自己去走,别人不能代你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别人“多朗”你,对你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乐龄人股票投资法

常常有人问我:“你还有投资股票吗?”

一般人都认为,股票风险高,所以不适合乐龄人士投资。我是乐龄人,所以他们有此一问。

通常我不会直接回答他们的这个问题,如果他们是做生意的,我会反问他们:“你花了几十年的心血,建立起现在的生意,现在生意稳定了,基础稳如泰山,你有固定的收入,现在你退休了,应该享清福了,你为什么不把生意卖掉,或是清盘,手持现金,安享晚年?”

卖盘反应快

他们年逾古稀,对别的问题反应比年轻人迟钝了些,但对于把生意卖掉或清盘的问题,反应可是快如闪电:“我一生奋斗,就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生意,以赚取稳定的盈利,使我晚年高枕无忧,我怎么可以把生意卖掉或是清盘呢?”

如果他们是种油棕的,我会反问他们:“你经营这片油棕园,已三、四十年了吧?

靠着这片油棕园,你把儿女养大,教育成人,他们都已成家立业,你的责任完了,现在,你年迈力衰了,再也不能亲自管理油棕园了。”

“现在油棕价高,油棕园价值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高,你何不乘机卖掉,收取现金,安度晚年?”

油棕园小园主多数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辛苦数十年,所盼的就是今天这样的日子。

责任完了,而油棕园收入源源而来,我可以把油棕园交给承包商去收割棕果,我和老伴可以自由自在遨游天下,稳定的收入使我无后顾之忧,我怎能把油棕园卖掉?

卖掉油棕园等于杀掉会生金蛋的鹅,我才没这么笨呢!”

如果他是靠产业收租的乐龄人,我会问他:“你以分期付款购置的店铺,经过20年的分期摊还,20年来,租金都交给银行,你一无所得,现在供完了,租金全部归你,你有稳定的收入,晚年可保无忧。

不轻易放弃

但是,近年来产业价格暴涨,你的产业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值钱,你何不把店铺卖掉,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这样可以省却收租的麻烦!”

他会勃然变色曰:“我辛苦几十年,盼的就是今天,我怎么可以把店铺卖掉?作为乐龄人,稳定的收入比巨额的现金更重要呀!”

是的,生意人不会在晚年把生意卖掉或清盘。

油棕小园主不会在晚年卖掉油棕园;店铺业主不会在退休后把店铺脱售。

理由只有一个:他们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晚年有稳定的收入,使他们晚年生活无忧。他们成功了,现在正是享受他们的成果的时候,他们怎能把数十年努力的事业结束掉呢?

年轻时种树,是希望年老时能吃到甜美的果子,现在果实累累,他们有什么理由把果树砍掉?有这样的道理吗?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现在生意成功了,你每年都可以分到稳定的股息了,稳定的股息收入使你晚年生活无忧,你却在这个时候把股票卖掉,等于杀掉会生蛋的金鹅,这样的行为合理吗?

许多人忘记了,你买股票,就是参股做生意,只是你不会亲自去管理这盘生意而已。

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跟参股于私人公司做生意,没有什么分别。

许多人在年轻时与朋友合股做生意,只占股本的数巴仙,一路来也不过问公司的业务,数十年之后,他退休了,才发现他年轻时投资数千令吉,年老时已增值至数十万令吉,每年都可以分得丰厚的红利,他就靠红利过着写意的晚年生活。

累计优质股

如果他在年轻时,买进一些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例如大众银行、吉隆甲洞、星狮、马银行……等,数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股票连同红股、附加股在内,1000令吉的投资,现在已价值100万令吉或更多,与参股于私人公司相比,不遑多让。

现在,由于股价高涨,或是年老了,就把这些累积了数十年的股票卖掉,把现金存在银行,让通膨不断的侵蚀其价值,这样岂是明智之举?

是的,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优质股,买了就不卖,到乐龄时就必然能过“财务自主”的晚年。

问题是时光不能倒流,大部分人在年轻时都没有想过要这样做,乐龄方悔投资迟,又有什么用呢?

到乐龄之年,是不是就不能投资股票?

却也不是。

不能再冒险

不过,乐龄人不能冒年轻人那样的投资风险。

年轻人投资,若有闪失,仍有时间去补救,所以,即使投资风险较高亦无妨。

故年轻人投资可以侧重资本增值,但乐龄人宜侧重股息收入。

基本面剖析

我常劝股友,在买进股票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做功课就是Do your homework,从Homework这个Home(家)字,可以看出功课不是在课室,而是在家里做的。

在家里做功课,没有别人的督促和协助,必须独立研究。

这样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股票投资成功的先决条件。

多数成功的投资者,都是根据自己做功课的心得进行投资的,靠别人的“贴士”进行投资的,成功的少之又少。

先读懂投资资料

做功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读懂股票投资资料的能力。

股票资料包括年报、季报、股票分析报告、上市时发出的招股说明书、财经书籍、财经报章及杂志等。

要读懂这些资料,第一步就是要对财经、投资和经济的常用术语(Terminology or terms)和惯用词语,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可以使你在阅读资料时,不但顺畅无阻,而且有深入的体会。

如果你对这类术语和惯用词语一知半解,你的吸收能力将大减,你很难在股票研究上登堂入室。

例如我们常常听到或读到:买股票最好买“基本面”强的股票,“基本面”就是Fundamental,到底“基本面”是指什么?

所谓“强劲”的“基本面”又是什么?

弄清楚术语含意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概念的话,你就不会知道“基本面”的重要性,在投资时也不会去理会“基本面”是否强劲。结果是所买的都是劣股,怎能赚钱?

所以,假如你有心研究股票的话,就一定要花时间和精神去弄清楚术语的含意。

你所花的精神和时间是值得的,因为你在弄明白术语以后,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阅读财经资讯难题,你会一辈子受用无穷,何乐而不为?

现在就让我们以“基本面”这个术语为例,说明了解术语的过程。

在英华大词典中,Fundamental作为形容词的含义为:基础的、基本的、根本的、重要的、更好的、主要的等。

作为名词是指原理、原则、基本、根本、基础等。

可见Fundamental就是一家公司赖以成功的最基本、最根本及最重要的因素,叫“基本面因素”。

计算出内在价值

梁孙健博士在他的著作《马星股市投资》(Stock Market Investment In Malaysia & Singapore)中,对Fundamental Approach(基本面研究)的解释为“仔细分析公司盈利及股息展望的投资法,基本面信徒相信他们可以根据此种分析,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实或内在价值。”

可见基本面的作用是计算股票的价值,这种投资法,叫“价值投资法”。

台湾出版的“财务金融辞典对Fundamental Analysis的解释为:“基本面分析,经由证券(股票)的基本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分析,基本因素如:盈余、资本负债状况、经营管理效能等。

基本面分析的目的,是评估证券(股票)的真实价值,作为买卖该证券的依据。”

可见基本面又涉及企业的管理效益,侧重于财务评估。

Marsha Bertrand在他的著作Gathing Started in Inverstment Clubs对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有颇为详细的解释:“根据公司的财报,过去的业绩表现及现有之策略,对股票将来的动向作出预测。”

分析财报作预测

“在基本面分析,我们审视公司的基本面。也就是说,我们分析公司的财报,以协助我们预测公司将来的盈利和股息。

基本面分析集中注意力于以下各点:盈利、现金流、投资回报,以确定股票的价格是否已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

发掘价值低估股

这些资料显示公司将来在业绩和股价方面的表现。基本面分析有助于我们发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希望将来股价会上升。”

该书列出辨认基本面强弱的8个标准,为了使大家对基本面有具体的认识,让我们将每个标准分为1、2、3分。积分越高,表示基本面越强。

如果积分是在8以下,表示基本面孱弱,不值得投资;如果是在8至16之间,表示中等,是否值得投资,决定于基本面以外的因素;如果积分在16至24之间,表示基本面强劲,可以投资。

辨认基本面强弱八大标准:

为了使大家易于掌握起见,我信手拈来,以佳杰科技(ECS ITC BHD)为实例,加以说明。

标准一: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为一年内可以化为现金的资产,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为一年中必须偿还的负债。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所得出的比值,越高越好。

佳杰科技在今年3月31日首季结账时的流动比率为306(百万)÷156(百万)=1.96,远远超过一倍,属于超强,此标准应得3分。

标准二: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

以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得之,佳杰科技在今年3月31日时的营运资本为306(百万)-156(百万)=150(百万),足以应付营业所需的资金而有余。

难怪该公司完全没有负债,手头还有4000万令吉现金。

此标准应得3分。

标准三:负债对股东基金比率 (Debt-To-Equity Ratio)

总负债除以股东基金所得比率,数目越小,表示该公司主要是靠现有资金而不是靠借贷做生意,故数字越小越好。

佳杰科技的负债对股东基金比率为:150(百万)÷154(百万)=1。财务稳如泰山,应得3分。

标准四:每股净利(EPS)

每年净利除以股数得之,越高越好。

佳杰科技去年每股净利为20.70仙,属于中等,应得2分。(我认为每股净利要超过30仙才属上等)。

标准五:本益比(PER)

股价除以每股净利,为赚回投资额所需的年数。

以佳杰1令吉40仙的股价计算,目前的本益比为RM1.40÷0.257=5.5(倍),国际的本益比标准通常为10倍,佳杰5.5倍的本益比偏低,应得3分。

标准六:股东基金回报率(Return On Quity,即ROE)

每年净利除以股东基金的得数。

此比率是用来测试管理效率,越高越好。

佳杰科技去年净赚2900万令吉,股东基金为1亿4700万令吉,故股东基金回报率为29(百万)÷147(百万)=19.7%,比银行定期存款3%高数倍,应得3分。

标准七:周息率(D/Y)

每股股息除以股价的得数。

周息率通常以净股息为计算标准。

佳杰科技去年派净股息8仙,以1令吉40仙的股价计算,周息率为8仙÷140仙=5.7%,比银行定存利息3%几乎高一倍,应得3分。

标准八: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NTA)

股东基金除以股数得之。

佳杰科技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为RM147(百万)÷120(百万股)=RM1.23,略低于股票市价,应得2分。

总结这八个标准,佳杰科技取得24分中的22分,可说是基本面很强的公司。

佳杰科技是四海栈张氏家族所控制,已有25年的历史,代理全球30多家电脑及手机公司的产品,分销点多达2500家。

企业的基本面有如建筑物的地基,基本面强表示地基坚稳,经得起狂风暴雨的袭击。

在买进之前,如果能照以上方法做功课,找出股票基本面的强弱,可以减低风险。减低风险,等于提高胜算。

梦想≠理财目标

一谈到理财目标,绝大多数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罗列出许多想法。如:我想成为富豪;我想买下一栋别墅;我想环游世界;我想送孩子出国留学……诸如此类的想法,抱歉!这些都不是理财目标,因为过于模糊,且没有最后实现的期限,故而不能算是理财目标,只能算是愿望或者梦想。有些人认为理财就是钱赚得越多越好,甚至于能够让1块钱变成100万。请注意,目标不是理想,切忌不切实际。如果现实太过骨感,就会变成妄想!合理的目标才是我们成功的根本。

很多人拥有的只是梦想,而大多数人结果都没有实现他们的梦想,原因是虽然大部分人拥有梦想,但他们并没有专注于去达成梦想的过程。人们经常天马行空、无忧无虑地诉说梦想,但目标并非如此。目标应该被达成,而不是成天挂在嘴上。为了达成目标而持续努力的人,没有闲工夫告诉别人自己的目标。例如,你也想拥有你的第一桶金,你会如何计划,会如何做,以令到梦想可以成真呢?成天挂在嘴上的是「梦想」,而努力达成的才是「目标」。

你不妨准备一支笔、一张纸,花个30分钟好好沉思一下,把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具体化地写下来

其实,设定理财目标的初衷在于保证人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有长远的目标固然是对的,但是因此而牺牲了现在的生活就不可取了。在长期目标中加入一些短期的理财目标,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富于幸福感,也减少了实现长期目标中的枯燥。长短结合的理财目标才能够保证各个阶段财富与生活的良好衔接。

因此,如果希望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不妨就从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开始做起,按期完成定额的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还需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进行修改和完善。也许你会发现很多看上去很遥远的目标实现起来也并没有那么难。

总之,目标的设定要从自己现有的财富基础和能力出发,才能更好地找到可行的途径去实现。最后别忘了我们理财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是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实,给自己加上一副镣铐!

美国著名的潜能训练大师、比尔盖茨的教练、商业演说家博恩.崔西在历经上千场演讲之后说:如果你只给我5分钟,让我出一个主意帮助你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会跟你说,把你的目标写下来,制定实施计划,然后每天依此行事!就是这么一天简单的建议,改变了包括博恩.崔西自己在内成百万人的生活。你的生活也可以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