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

代价

有人想要成功,却不愿意付出代价,结果以失败告终。
极少数的人想要成功,并毫无保留的付出代价,结果事业在奋斗数年后成功了,家庭却未必幸福。
愿意为事业财富付出代价,日以继夜的工作,暂时放下家庭,儿女教育,身体的健康,社会的责任,孝顺父母等;有的人认为值得,有的人却不认同。
凡事皆有代价,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要如何取舍值得我们深思。用时间换取财富,用健康换取财富,用个人尊严换取财富,用名声换取财富,用陪伴家人成长的机会换取财富;财来自有方,然而却都要付出代价,才能取得实质的回报。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付出代价,或许只愿意付出少量的代价,却妄想巨大的成功;这造成了他们往往有愤愤不平的想法,对于处境比他们好的人有所不满,却仍喜欢待在他们自己修筑的舒适圈城堡内。
工作准时上、下班,配偶常伴左右,逛街买想要得东西,不想和陌生人说话,爱泡在家里追连续剧,享受时尚的通讯、电子器材,追求潮流的享受,这是许多人对人生的追求。
生老病死几乎是大部分人的生涯写照,我们活在世上虽然对变老、生病及死亡没有否决权,却可以让自己在面对实际的人生过程时,生活得更加坦然及自在。
每一天,在世的每个人都在变老,可是我们并不自觉,就如躺在加温的冷水中被煮的青蛙一样。
我们愿意花多少的代价让我们变老或退休的生活好一些?我们是否有自觉到若今天不做明天的准备,未来的财富及健康将难以为继。若将来又老又穷又满身病却长命,对孩子或亲人是否是一种负担?如果今天就可透视你的未来,在可以有所选择的状况下,你要成为别人的负担或是有遗产相赠的长者;这是现在就可以决定的。
负担不起买屋、结婚、生孩子、储蓄、投资、买保险等是许多人的籍口;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人硬硬扛下许多的责任,完成了以上种种的挑战,更为后代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将孩子打造成世界级的人才。
这都需要付出代价。他们为了达成退休与子女教育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比别人更努力的工作,学习更多的管道去解决问题,延迟享受人生等。有的朋友,为了下一代,更移民到遥远的国度,与至亲的家人天隔一方,耐着寂寞的生活去开拓另一片天地,这样的代价你愿意付出吗?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生病,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做适当适量的运动,就是最棒的进攻模式。60岁不可能有20岁的体格与气魄,因此,在我们变老的同时,也要注意运动类型的转换,减低运动伤害,享受运动的益处。
防守疾病的另一个最有效方式是购买医疗险及危疾险。让生病的人专心医病,不需忧虑医药费、保健药品费用甚至供车、供屋的分期付款。
“用最后一天的心情过生活”是许多激励讲师提醒我们的一句话。我们做到了吗?
若你就这样去世了,你对最心爱的配偶是否有所遗憾,对父母有多少的后悔,对孩子有多少的不舍,对世界、工作、朋友及亲人有多少的事还没做,你能坦然的面对死亡吗?你,放得下吗?
当你看清人生只是瞬间即逝的一张单程车票,生老病死是你必经的车站,而亲人朋友是你同车厢的搭客,每个人到站了就要下车,下车的人和上车的人就此永别。彼此的道别是否了无遗憾呢!大家的“再见了。”是不是真诚感恩?若彼此在一起相处是做了最好的付出、贡献与准备,人生就因此而圆满,一切也放得下。
以终为始是生涯与财富规划的第一步,要怎样收获就得怎样栽。没有人计划失败,只有人不去计划成功(No body plan to fail but fail to plan)。只要我们放眼去设想未来20年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交哪一些朋友,要有多大的成就,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方向。其实我们就是自己的算命师傅,只要看到我们的未来,并愿意付出代价去争取,一切的成功,已是注定。
有谁愿意在别人看连续剧时继续工作到深夜。有谁愿意在周末及夜深人静时思考及吸收新知。有谁愿意在别人的嘲笑声中,坚持理想,不乱花费。只有付出的代价突破了临界点,所有的代价才会有一点点地回报,接着将泉涌而来,直到填满梦想。
享受过程、平衡生活是有计划的人要注意的,父母过世了不能再孝顺,孩子长大了不再跟在父母身边;看清楚自己要的并不是财富,而是它带来的效益,是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关系升华的加强剂,就如在电动游戏中吃了大力丸一样。钱,就是大力丸。
愿意付出代价,才能注定成功。
选择不付出代价,就要甘心不成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