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跌市下的不同策略

升市时,大部份股票都是向好,故此即使投资者用的是错的策略,他照可以赚钱。很多时候,决定升市成绩的跟策略没有多大关系,有关系的是风险管理。讽刺来说,风险管理越差,成绩可能越好。相反,要在跌市中赚钱或者不输钱,策略就变得很重要,近日笔者就看见了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运用不同的策略适应这种市况。姑且勿论哪一个策略比较好,在这里只是想把这些策略提出来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种是以大市走势为策略中心点的投资者。他们先以自己的方法去认定了现在大市已经进入了熊市,未来日子将呈现一浪比一浪低的走势。做法是把手上的大部份股票都清掉,可能只留下10%至20%的股票,之后就一直等待熊市过去,才重新投入大市。这种做法的好处很容易就看到,就是不用在跌市中操作,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即使存在完卵,被发现的机会率亦是很少。坏处亦是显而易见,就是有机会看错市,如果现在大市只是牛市较深调整而已,那么你之后就要空仓看着股价升。另一不明显的坏处就是这样空着仓,即使你是看对了大市是进入了熊市,不用在跌市中输钱,但长期的不参与亦令你无法适应大市由熊转牛的那一刻。



另一方法,就是以组合的成绩作为策略中心点。用例子去说明比较清楚,假设有两个本金相若的组合,经过了今年八个月操作后,A账户的回报仍是不错,明显跑赢恒指,而B账户则跌幅已是跟恒指差不多,或者明显跑输恒指。在以组合的成绩作为策略中心点的操作下,A账户是容许去持有较多数量的股票去博大市反弹,原因是仍有本钱,即使看错了也无伤大雅。相反,B账户就应该要少持一点股票,防止亏损再扩大。从以上例子就可以看到,主导组合股票跟现金比例不是你对大市的看法,而是成绩。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第二个方法的极端版,完全忽略大市走势,不理牛市或熊市,只要经过基本分析认为是被市场低估了,就一直持有。读者们可能会说这种方法不可以说是用来适应跌市,因为它纯粹是剔除了对大市的看法。相反,我会从另一角度去看这种适应方法,因为大市的走势比任何一只股票都难以分析,在没有足够能力去预测大市未来走势的情况下,最好的其中一个适应方法就是去忽略它。不过这种投资方法的难处在于投资者对于一只股票基本因素的穿透力及坚持,而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股神巴菲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