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星期六

亂局下的投資策略

今年以來此博客都將以論勢,論策為主。即便每月一文,都感覺時勢轉變之快,很多昨是今非

去年10月轉貼Jeremy Grantham訪問,標題“Have Cash, waits for stocks to fall"。現在是否另有體會?我并不是大淡友,但今年以來市場維持震蕩,上上下下但并沒有明確方向。這種市況里面,很多時候都是不做好過做的!如果什么也不做,等待那種突然的黑天鵝事件,如日本地震,歐債危機等機會,收益比長期留在市場里面還要好。

因為等待的利益,就是在極端市況里面兌現,現金的價值就顯得突出。

當然,以炒賣(美其名曰資產管理)為生沒有選擇,尋找機會是職責所在。市場并不是沒有機會,很多板塊有明顯下跌趨勢,也有部分股票有明顯上升趨勢。投資者們,你是選擇順勢而為,視而不見,還是逆水行舟?

中報業績慢慢展開了,這次完全沒有一年前的興奮心情。剛公布的522ASM太平洋,868信義玻璃業績并沒有讓我失望,管理層依然出色,失望的是宏觀經濟和行業景氣,尤其是制造業。當強者表現不如理想時,我相信弱者只會有更多downside risks。

的確,澳門,水泥建材,受惠紅色消費力的品牌零售,奢侈品,某些行業景氣回升的行業充滿活力。但他們只是少數,整體經濟依然承受著增長放緩,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半年暫時沒有看到轉機。

在一個上落震蕩市里面,指數橫行,但通常都是Narrow market而非Broad market。也就是說,只有少數的板塊和股票在上漲,很大一部分股份是走下降通道的,他們之間的分野會很大。

有人已經留意到,美國股市市場寬度不斷惡化,很多股票進入調整期,但指數維持在高位,原因是那些大市值的股份,憑著出色的產品,通常具有市場專利和定價權,例如Apple, Microsoft, Coca等等,在市場環境轉變時,優勝劣汰下處於贏方。說明美國市場也將進入一個narrow market。

這種市況下,普通散戶的能力根本無法應付,因為80%的股票即便指數不跌也是要跌的。交給專業人士,或者持有現金,等到股市大跌時買入持有最大市值的龍頭股或者指數ETF是生存之道。

談勢,國債上限的討論引發了市場對緊縮財政和增長放緩的憂慮,這是負面情緒的發展路徑。但美國有寶劍QE3在手,封殺了下跌空間。上次講過美債不成問題,歐債才是走滅頂之途,結論是投資黃金,這一看法維持不變。

瑞郎漲勢出現價格泡沫,可能回調,但長遠依然是看淡美元的,瑞郎等回調逢低買入。


今天Richard Bernstein和Marc Faber的訪問,不約而同提到的“熊論”,矛頭都是指向新興市場。通脹困擾,緊縮貨幣政策,這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困擾著新興市場,尤其中國股市表現。

在此亂局之下,策略就是一方面是積極的玩牛熊游戲,買入優勢股沽出劣勢股,另一方面耐心等待,等待全面轉好的契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